7月2日,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主持召开市委书记座谈会。在《浙江日报》报道中,有一段话让涌金君格外留意:“王浩就几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与大家交流。”
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是什么?根据会议透露的信息,是六个方面——
1、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3、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4、大力推进消费转型升级
5、积极推动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
6、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
详情点击>>
钱塘潮涌,七月如火。当全球产业链在逆流中重构,当数字经济革命重塑产业版图,浙江这艘经济巨轮再次站上时代浪尖。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复杂局面,浙江能否在变革浪潮中破浪前行,不仅关乎一省之发展,更承载着为全国探路的时代使命。
最近,省委书记王浩提出了浙江需要抓紧研究的6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在浙江干部中引发很大反响。我看后,感到体现了浙江主政者一如继往的前瞻眼光、前列意识和谋划能力。历史经验表明,不能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而谋势是最为关键的招数。所以有“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之说。对发展态势良好的浙江来说,前五个问题深谋远虑了,第六个问题也迎刃而解。其实可以概括为“浙里三问”。
一问产业链安全:断链之痛如何化解?
浙江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全球供应链的风吹草动便是省内企业的惊涛骇浪。当芯片断供卡住智能制造的咽喉,当生物试剂断运输液危及医药港的研发命脉,“强链补链”已成生死之战。正泰集团的光伏组件远销欧美,运达股份的风机叶片转动中亚草原——这些亮眼成绩背后,是浙江在新能源赛道提前十年布下的先手棋。然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自给率仍不足,构建“技术攻关-中试转化-产业集聚”的创新闭环,才是破局关键。
二问民营经济:草根浙商路在何方?
七成GDP、九成就业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浙江,仍经历着转型阵痛,或者叫新的成长烦恼。代工利润薄如刀刃,中低端产品困于低价竞争,传统专业市场在跨境电商冲击下艰难转身。转型曙光已在“新浙商”群体中显现:宁波江丰电子的高纯靶材打破美日垄断,绍兴长电科技等企业不断增强浙江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整体实力。但融资难可能仍是悬在30万中小浙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让“知产”变“资产”,或许将打开一扇新窗。
三问区域协调:共富之路何以通达?
浙北的互联网巨头与浙西南山区的茶农,收入差距犹如隔着一道天堑。当浙北数字经济高歌猛进,浙西南的绿水青山尚未充分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情形下,持续深化的“山海协作”工程或正书写着新篇:阿里的云计算能力赋能松阳茶产业区块链溯源,宁波舟山港为衢州特种纸开辟出海通道。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让农民尝到土地增值的甜头,为城乡融合发展安上了“助推器”。
制度破冰处,改革再出发。在杭州数据交易所,看不见的数据流正转化为真金白银;在宁波舟山自贸片区,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压力测试悄然推进。这些制度创新的星火,终将燎原。当传统路径依赖遭遇发展瓶颈,浙江的突围方向已然清晰:以科创走廊串联杭甬温创新极核,用数字贸易规则争夺国际话语权,让民营经济活力在制度沃土中迸发。
浙江的每一次破局尝试,既是自身的解决之道,也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度叩问。当浙里的中小企业跨越数字鸿沟,山海的界限能否在要素流动中消弭?当草根浙商蜕变为创新先锋,浙江答卷或将照亮中国经济的未来征程。这片曾孕育“四千精神”的热土,正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时代考卷上奋笔疾书——其墨迹所至,皆为之江大地经济传奇的新注脚。
敢于和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找到相对正确和科学之解,这是浙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形成并大获成功的基本招数。由此看来,AI时代,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和思维似乎仍然有效。这大概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胜算法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