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辅警当内鬼,谨防“微权力”滋生“微腐败”

    潮新闻 评论员 陈江2025-07-07 06:56全网传播量14.2万
    00:00
    00:00
    01安徽宿州一名90后辅警充当“内鬼”,11次提供派出所查赌行动信息并收取好处费,犯徇私枉法罪被判有期徒刑11个月。此案凸显基层“微权力”失控滋生腐败,影响政府公信力与法治尊严。
    02基层岗位如社区干部、辅警等虽职权不显赫,却掌握具体事务处置权,直接影响群众生活与公共服务感知。基层权力运行质量关乎政府公信力“最初一公里”,微权力失控会蛀空社会秩序“大堤”。
    03基层工作监管易跟不上,信息传递存在漏洞,流程规定模糊,加之“人情往来”等幌子遮掩,小腐败易滋生。一些人法不责众心态作祟,腐败易传染,思想防线失守更令人忧心。
    04筑牢防腐堤坝,需织密监督之网,完善制度设计,堵塞信息泄露缝隙,对关键岗位严格约束,同时激活群众监督力量,压缩权力寻租空间,防微杜渐。
    05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需对“小腐败”零容忍。王某案警示:权力再小也不能踩法治红线,微腐败危害不微,守住此关,国家发展根基才稳固。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据视觉中国

    每次收300元!安徽宿州一名90后辅警充当“内鬼”,向他人提供其所在派出所查处赌博活动的行动信息,并以此收取好处费11次。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该案一审判决书,辅警王某犯徇私枉法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个月。区区数千元的“好处费”,却换来近一年的牢狱之灾,这起“辅警通风报信”案,将基层“微权力”失控所滋生的腐败蚁穴,赫然推到了聚光灯下。

    “微权力”虽处基层末梢,却并非无足轻重。社区干部、窗口办事员、辅警协管等基层岗位,虽不具备显赫职权,却掌握着证明办理、材料审核、一线巡查等具体事务处置权。这些微权力直接对接群众生活:一张户籍证明的办理效率、一次市场巡查的公正与否,都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的“试金石”。正如毛细血管决定机体健康,基层权力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政府公信力的“最初一公里”。

    此案中,王某每次就收300块,跟蚂蚁搬家似的。但就因为他通风报信,派出所好几次查赌行动都扑了空。老百姓看到违法的人总抓不住,心里能踏实吗?法治尊严也在这一次次“放水”里打了折扣。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别看每次贪得少,时间长了,社会秩序的“大堤”就被这些小窟窿蛀空了。

    小权力为啥就长歪了呢?究其根源,基层工作本来就千头万绪,有时候监管难免跟不上。就说信息传递,要是哪个环节没卡死,像王某这种管着行动信息的,就容易钻空子。还有些流程规定得太模糊,再加上“人情往来”“辛苦费”这些幌子的遮掩,小腐败就披上了合情合理的外衣。一些人法不责众的心态一冒头,腐败就很容易传染开。

    除制度的刚性约束外,思想防线的失守更令人忧心。此案中的王某还是个年轻小伙,按理说正是有干劲的时候,为啥栽了?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没站稳脚跟。现在有些年轻干部,觉得收点“小意思”不算啥,可腐败哪有大小之分?思想教育要是只走形式,没往心里去,就像房子没打牢地基,随便一阵风就能给吹歪了。这事儿给所有基层干部提了个醒:心里没把纪律弦绷紧,早晚得出事儿。

    筑牢防腐堤坝,关键在于织密监督之网,让“微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一方面要完善制度设计,堵塞信息泄露的缝隙,对关键岗位实施更严格约束;另一方面要激活群众监督力量,让公众的眼睛成为无处不在的探头。唯有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才能防微杜渐,避免小地方的滴漏演变为一场“大塌方”。

    总之,若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被麻痹,就算政策再好,也会在基层执行中变味。所以,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得对老百姓身边的“小腐败”零容忍。王某的案子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权力再小,也不能踩法治红线。微腐败之“微”绝非危害之“微”。守住这道关,老百姓心里才会踏实,国家发展的根基才会稳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