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座大桥3条隧道! 浙大城市学院师生绘制杭州过江交通立体画像

潮新闻 通讯员 杨继敏2025-07-07 01:27全网传播量1436
00:00
00:00
01近日,浙大城市学院2025年杭州市交通治理社会调查实践团组织92名师生,赴杭州4座过江大桥、3条过江隧道开展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调查,旨在获取市民实际需求,为西兴大桥断流后交通管理政策等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02浙大城市学院将交通出行调查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构筑长效数据监测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向实质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转变,共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共同体,助力杭州城市发展与能级跃迁。
032025年暑期,浙大城市学院组织师生围绕西兴大桥断流前后交通需求开展调查,实践团由5位老师和87位学生组成,分成29个小组深入多地调查车流量与慢行流量,通过面访、问卷、视频观测等方式获取数据。
04“这次交通调研,让我们对市民出行方式与需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体悟。”实践团队成员胡嘉信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实战检验,更是意志与能力的双重锤炼,大学生应积极回馈社会,为杭州城市交通优化贡献青春智慧。
05截至6月30日晚6点,回收有效问卷六千多份,实践团将深入分析数据,完成调研报告,为杭州市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对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采用“政府出题、师生答题”协同模式,彰显政校联动、实践育人理念,未来还将继续为杭州交通治理赋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2025年杭州市交通治理社会调查实践团组织92名师生奔赴杭州4座过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彭埠大桥、西兴大桥、复兴大桥)、3条过江隧道(望江隧道、庆春隧道、博奥隧道)开展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的交通流量与市民出行特征调查。

本次调研旨在获取杭州过江通道及跨区域交通市民的实际需求,并为西兴大桥断流后的交通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小组调研出发前师生合照。受访者供图

交通乃城市命脉,数据为升级引擎。杭州的城市发展与能级跃迁如何再攀新高?

作为城市生长的“血脉”与能级支撑“骨架”,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浙大城市学院实施杭州交通治理社会调研,将交通出行调查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构筑长效数据监测机制,逐步实现由社会治理向实质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转变,以校地协同一体联动共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共同体。

2025年暑期,浙大城市学院组织师生围绕西兴大桥断流前后交通需求开展交通调查,致力于提供数据支撑,推动钱塘江两岸交通的协调发展,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贡献“城院”的力量。

实践团由5位老师和87位学生组成,分成29个小组,深入拱墅区、上城区、滨江区等地调查过江大桥、隧道的车流量(机动车)与慢行流量(非机动车、行人)。同学们通过市民面访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过江通道出行特征调查。通过对钱塘江大桥、彭埠大桥、西兴大桥、复兴大桥、望江隧道、博奥隧道和庆春隧道等7个过江通道的点位流量监控视频观测,进行过江交通车流量调查统计。

调研成员进行市民面访问卷调查。受访者供图

“这次交通调研,让我们对市民出行方式与需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体悟。”实践团队成员胡嘉信表示,此次2025年杭州交通大调查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实战检验,更是意志与能力的双重锤炼。“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更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将学校学习的知识用在基层治理,以所学回馈社会,为杭州城市交通优化贡献青春智慧。”

调研师生克服高温天气,不断优化调研策略,力求高质量完成调研任务。截至6月30日晚6点,回收有效问卷六千多份。实践团全部调研结束后,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报告致力于为杭州市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对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研成员进行市民面访问卷调查。受访者供图

此次调查是浙大城市学院坚持城市治理相关学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城市研究相结合、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城市调查相结合理念的重要实践举措,在有组织地开展师生陪伴式交通调查实践育人中同修理想信念,让师生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在服务杭州城市发展中成就自我。

此次交通调研,采用“政府出题、师生答题”的协同模式,充分彰显了政校联动、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浙大城市学院还将继续围绕杭州市交通治理的重大关键问题,不断深入优化、扎实推进交通治理研究课题攻关,突出协同、智慧、低碳理念,进一步为杭州交通治理赋能,为城市建设贡献“城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