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环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在坎门南排山(海岛)附近海域举行近海增殖放流活动。
770多万尾平均规格5厘米以上的大黄鱼苗被放流大海。
当天上午10时许,经鱼苗计数、测量鱼苗体长等短暂准备工作后,放流活动正式开始。
工作人员将活水舱的渔网慢慢收紧拉上来,瞬间,待放流的鱼苗密密麻麻浮出水面。
党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用塑料桶将鱼苗捞上来,然后轻轻倒入海水中,放流的鱼苗成群结队地游向大海。为了减少鱼苗损伤,部分鱼苗直排入海。
大黄鱼肉质鲜美,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历史上位列“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敲鼓”作业使大黄鱼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野生大黄鱼成了“水中熊猫”,难见踪影。经多年来各地坚持不懈的增殖放流,大黄鱼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近年来,舟山渔场曾经有几十艘渔船在同一天同一海域捕获大批量的野生大黄鱼。2022年1月14日,在东海165-7海区(上海崇明岛以东116海里),象山渔民林海平一网捞起2450公斤野生大黄鱼,条重0.5公斤以上,最大单条重量超2公斤,价值957万元。同年1月27日,温岭渔民林维聪的双拖渔船在东海捕获4000公斤野生大黄鱼,条重0.5公斤以内,价值500多万元。
为缓解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自2006年以来,玉环市渔业部门每年都会举行增殖放流活动。20年来,玉环共投入2215.1万元,放流大黄鱼、黑鲷、真鲷、乌贼等鱼苗共计18458.7万尾(只),以及乌贼卵340万粒、梭子蟹苗436万只、海蜇苗25万只、对虾苗35327万尾,放流荔枝螺、管角螺等幼螺6900公斤。
根据近几年统计数据,有关专家测算,放流与捕获的产出比基本上为1︰6。也就是说投入一元钱,就能带来6元的回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