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和组织国家电影节正在重庆永川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光影·上合风采”。正如贾樟柯在电影节的金数字荣誉推荐盛典上所说“电影是因科技而产生的艺术”。 当被视为继电力之后的新一代通用技术——AI,遇上了电影,电影人该怎么办?潮新闻记者在这次的电影节上发现,与之前的摇摆犹豫相比,中外电影人对AI的态度已转为大胆面对,系好安全带一起出发!
电影科技成果展上,AI成主角
上合电影节的电影科技成果展自7月3日开展后,前来参观互动的人络绎不绝。不论是演员耿乐还是普通永川市民,抑或是从业人员、媒体,都被AI在电影产业中的运用震撼。
电影科技成果展现场 陆芳摄
电影科技成果展现场 陆芳摄
电影科技成果展现场 陆芳摄
这场以“渝见·光影”为主题的展览,汇聚了当下电影工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从虚拟拍摄到AI影像处理,从实景空间还原到VR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那些令人惊叹的电影艺术与科技成果创新交融的“黑科技”中,AI是主角。
在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展台,人人都可以体验AI换脸技术。更夸张的是,只要在AIGC短片创意系统输入自己的创作意图,系统即刻会生成角色统一、叙事连贯、特效精致的短片。
电影科技成果展现场 陆芳摄
在青色木偶科技展台,潮新闻记者看见,参观者在幕前做着各种肢体动作,几乎实时,动作就被转化成了屏幕上的动画数据。该公司自主研发的AI模型架构,训练了10亿参数的AI动作大模型,可将人体动作实时转化为动画数据。一个摄像头就能将人体动作生成为高清3D动画,低至0.1s的延迟,实现了超低延时的视觉动作捕捉。据悉,这项技术已服务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电影科技成果展现场 陆芳摄
此外,在永川科技片场采用虚拟拍摄AIGC等技术拍摄,在大大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影视叙事+游戏机制”创新融合。
AIGC创作者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社区,“故事接龙”就是一个AIGC内容社区,以教学、工坊、比赛、放映等活动构成内容生产的循环。目前已有逾8000名AIGC短片创作者,20万粉丝,国内头部AIGC短片赛事获奖选手90%以上来自该社区。
AI实在太强大了,只能拥抱它
对于目前AI对电影制作的影响,此次参加上合电影节的中外专家也纷纷在相关的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上发表看法。
倍视传媒CEO&创始人克里斯·布兰博表示,AI短视频已经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目前大家都在预测AI何时“攻克”长视频。他认为,在长视频领域包括电影,AI首先会影响独立制作的纪录片,或是记录性的视频,或是个人相关的视频,而且是免费传播。因为这种类型作品的制片人相对自由,AI会在这个领域得到新的应用和发展。其次是动漫动画,最后是那些大制片厂。
克里斯·布兰博演讲现场 陆芳摄
“虽然在不同赛道上,整个AI应用的渗透过程有快有慢,但我们认为在7年的时间内,最终所有的视频制作包括电影的制作,都会被AI取代。”
他表示,新技术带来了大量未知的机会和风险,有一点非常确定,AI这个工具实在是太强大了。
“我们不可能不去拥抱它。懂得用AI来讲故事的,真的懂故事的创作者,AI会帮助我们更加快捷、经济、从容地去享受创作的自由。已经有很多从业者感到这样的兴奋。让我们系好安全带,一起出发!”
克里斯·布兰博演讲现场 陆芳摄
AIGC创作者,或是影视产业原生动力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在电影市场人工智能主题活动上表示,AIGC的短片如《兴安岭诡事》等爆款已经出现了。
马平演讲现场 陆芳摄
他说,AI是从信息产业发展起来的技术,成长如此之快,已成为人类社会前进非常主要的驱动源之一了,轮子如此巨大,会碾压很多产业,电影也是被它碾压的产业之一。
马平演讲现场 陆芳摄
曾精准预言Google、苹果崛起,号称美国“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在今年5月30日发布了一份AI趋势报告,有一条写到5年内生成式AI将可以制作全长电影和完整的游戏。
马平演讲现场 陆芳摄
他说,自己和一些AIGC创作者在聊天的时候,有年轻的创业者表示,没有AI,地处偏远的自己根本不会被看见,有了AI能让更多像饺子这样的导演浮出水面。
“我们看到超级个体正在涌现, AIGC使得个人或者一个小的团队在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有可能制造出跟传统的大机构相匹敌的作品。”
他还表示,这两年在各种AIGC作品评选的时候,见了大量这样的人,他们从人们看不到的土壤里面生长出来,带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人才是影视行业真正的原生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