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时,袁浦渡口。钱塘江开渔第三天,渔民们正忙碌着分类挑拣和搬运渔获的江鲜。借着船桅灯火,依稀看得清他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一边与船老大打着招呼,一边走近船舱看看渔民们辛劳一整夜的“战利品”。鱼类品种不少,有白鲢、刀鱼、鲈鱼、包头鱼、江鳗等。禁了4个月的江鲜重现菜篮子,无疑为炎炎夏日的餐桌增添了一道鲜美。
江鲜中,我最爱被冠以“富春三绝”之首的刀鱼。钱塘江刀鱼更是物以稀为贵了。
钱塘江,杭州的母亲河,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尤其是在咸淡水交汇的喇叭状入海口,为刀鱼等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刀鱼(学名刀鲚,别称鮆鱼)是典型的洄游性鱼类,且对水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们平时在大海中生活,一旦性腺成熟,便会逆流而上。每年6至7月从东海逆流而上至钱塘江中上游产卵。
据史料记载,钱塘江刀鱼最远上溯至新安江支流常山县境内水域产卵。
如今,钱塘江流域已迎来了第七个禁渔期(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与此同时,新安江上游水质的日趋优化等,都为刀鱼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
刀鱼不仅鲜美,盛夏食用还具有营养优势。据相关资料介绍:刀鱼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含18克)、卵磷脂及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和EPA,有助于改善记忆、心血管健康并降低胆固醇。此外,可补充人体流失的电解质,且烹饪方式多样,帮助疰夏人群增进食欲。记得小时候曾听外婆说:“刀鱼上市,胃口大开。”
古人喜爱吃刀鱼的比比皆是。“老市长”苏东坡有“恣看修网出银刀”之赞叹。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清代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记载清蒸刀鱼的做法:“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清代诗人叶承桂说:“拨刺银刀刚出水,落花香里鮆鱼肥”。元末诗人王逢夸赞道:“社酒吹香新燕飞,游人裙幄占湾矶。如刀江鲚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刀鱼,作为盛夏餐桌上的一道鲜美,有着写不尽的美味传奇。不过,时下若要尝鲜,得起个大早。
(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2025年7月4日草于西溪云心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葳蕤陈风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