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嘉兴市民将感受到更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7月1日下午,嘉兴召开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宣贯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解读新修订的《嘉兴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修订)》。新规已于今年4月14日起施行,旨在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为嘉兴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城市更新通俗来说就是在城市建成区内,通过规划设计、改造提升、产业培育等手段,让城市空间更美观、功能更完善。相较于2022年印发的《嘉兴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此次修订亮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完善适用范围,明确在市区建成区内开展;优化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统筹、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机制;强化规划引领,理顺“专项规划-重点更新单元城市设计-详细规划-项目库管理”的实施体系;鼓励多元参与,支持企业市场化参与,引导居民自主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并拓宽融资渠道。
那么,城市更新,能让我们生活有哪些新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更贴心。新规鼓励居民自己参与家门口的改造。嘉兴已累计完成24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6万居民,加装和更新电梯560台。今后,为老旧小区增设电梯、无障碍通道等必需的设施,其建筑面积将不再挤占小区原有的容积率,这意味着改造空间更大、限制更少,加装电梯等惠民工程推进会更顺畅。
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更多。嘉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93.18%,绿道覆盖率97.03%,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新规强化了规划引领,未来将继续提升中央公园、植物园等公园品质,让更多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住房选择更多元,品质更高。针对住房困难群体,嘉兴历史性解决了中心城区“拎马桶”、“筒子楼”问题,助力1.1万户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嘉兴市本级已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超4万套(间),并建设了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试点和立体生态住宅。新规明确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市场化融资,未来将有更多“好房子”供给。
历史老街区焕发新生机。如何在更新中留住城市记忆?新规要求优先采用“微更新、微改造”方式,严格保护子城遗址、南湖天地、老火车站、梅湾街等78处历史街区、建筑的风貌和价值。同时鼓励活化利用,比如将老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文化馆、特色小店或民宿,让老地方有新体验,市民休闲打卡有了好去处。
生活配套更完善。嘉兴已累计建成省级未来社区71个,打造了173个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受益群众超35万人。新增公共停车位8400个,建成76座“禾城驿·温暖嘉”。新规优化了工作机制,未来将更注重在社区嵌入养老托育、医疗健康、文体等服务,持续完善家门口的“5-15分钟生活圈”。
政策支持更给力。为保障更新顺利推进,嘉兴在全省率先探索土地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出台政策支持“工业上楼”,促进产业升级;简化规划调整程序,特别是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的新增建筑面积给予容积率支持,让惠民项目更快落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