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醉嚼寒瓜一百筩

    潮新闻 张一芳2025-07-01 04:41全网传播量439
    00:00
    00:00
    0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关于西瓜由来说法不一,有神农尝百草发现说、西域传来说等,且在唐、宋间西瓜已成为盛行夏令水果,元、明等朝代文人也有对西瓜的描绘。
    02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是果汁充沛的瓜果,能利便解渴、去暑散热,对“苦夏”者有妙用。
    03江南有名的西瓜品种众多,如浙江平湖的枕头西瓜、马铃瓜,无锡、苏州、南京等地的“三白西瓜”等,各有特色,但与北方西瓜相比个头和品味稍逊。
    04北方西瓜以山东德州“喇嘛瓜”和河南开封“花狸狐”最负盛名,个头大、瓤沙汁甜,此外还有兰州瓜、武威瓜等名瓜,北京地区也有多种特色西瓜。
    05西瓜除鲜食外,瓤汁可做成“西瓜冻”,西瓜皮可制酒或为菜,有多种做法。挑选西瓜要看、摸、拍、听、掐皮,作者还回忆了在山西五台山去往雁门关时吃西瓜的经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炎热的夏天,水果市场比较寂寞,南方的枇杷、杨梅落令了,北方的草莓、杏子也已下市。为了消暑解渴,人们发明了五花八门的冷饮,什么果子露、冰激凌、汽水等等,各以其别具的风味和娇艳的颜色吸引着消夏的男女老少。然而,当此之时,西瓜成熟了,大自然赋予人们消暑解渴的恩物,使五颜六色的冷饮大逊其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 有说西瓜是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原名“稀瓜”,意指稀罕少见。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述及:“永嘉(晋怀帝年号)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耳。”李时珍引用其言,认同其所述。《南史·滕昙恭传》载:“(昙恭)五岁,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俄遇一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家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这段记述虽有点神异色彩,却能说明那时人们已知有寒瓜。

    另一种说法是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 

    据说远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种植西瓜,后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又转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约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五代史》称:“萧翰北归,有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胡峤所写《陷虏记》也记曰:“居契丹七年,始食西瓜。土人云,契丹破回纥(今新疆一带),得此种。”于是,西瓜从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说法,似乎成了定论。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从诗中谈到寒瓜卧垅的时节看,正跟西瓜相符。

    唐方千《题悬溜岩隐者居》:“却用水荷苞绿李,兼将寒井浸甘瓜。”宋范成大《西瓜园》:“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刊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方回《秋熟》一诗也有“西瓜足解渴”句,可知在唐、宋间,西瓜已成为盛行的夏令水果。元人方夔《食西瓜》诗:“恨无纤手削驰峰,醉嚼寒瓜一百筩;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膏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问穷通。”更绘声绘色地写出人们对西瓜的深爱。元世祖之前成书的《蜀中杂抄》,有一首咏西瓜诗,其中有“一片泠载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句,以深潭、冷月、清云来映衬其形质,更把西瓜清雅隽永的美感写得深入腠理、淋漓尽致。明代李东阳“香浮碧水清先透,片逐鸾刀巧更斜”句,又是对西瓜一往情深的另一番表达。

    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

    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安全的食品。是所有瓜果中果汁最为充沛者,大量的水分可稀释呼吸器官的黏液,有利于机体组织的分泌和排泄,既能利便解渴,又可去暑散热,对那些因“苦夏”而营养摄取受到影响的人,最有开胃口、助消化、利泌尿、促代谢、去暑病、滋身体的妙用。

    江南的西瓜,有名的要数浙江平湖的枕头西瓜,长椭圆形,外皮墨绿色,杂有深黑色条纹。普通的单个重也有4000~5000克,大者可达7000克。瓤火黄色,沙甜多汁。平湖瓜又以该县南门外所产的最甜,水果铺招来顾客,常常竞相打出“真正平湖南门瓜”的招牌。枕头西瓜中有一种马铃瓜,两头尖圆,形状有点像橄榄,个不大,以皮薄瓤甜为人称道。无锡、苏州、南京等地以白皮、白瓤、白籽著称的“三白西瓜”,也是很有名的。南京陵园的西瓜,自南宋时传入,明代马后陵园栽植,皮薄籽小,甘甜似蜜,每个重2500~4000克,一向享有盛誉。此外,湛江、海南岛的小洋瓜,皮薄瓤红籽小味甜;江浙一带的滨瓜,江西的抚州瓜,广东冬熟瓜,广西马铃瓜,云南子西瓜,小红子梨皮瓜等,都是有名的品种。

    江南西瓜再好,一跟北方比较,无论在个头还是在品味中,就都要显得逊色。所以李时珍说:“西瓜……今则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北方的西瓜,以山东德州的“喇嘛瓜”和河南开封的“花狸狐”最负盛名。喇嘛瓜个头大,枕头形,普通的一个有6000克,至大者可达8000克。切开来看,瓤火红色,嵌着粒粒米红色的瓜籽,瓤沙汁甜,糖度之大甚至使那瓤汁带点黏性。

    论及个头,开封瓜、兰州瓜、武威瓜也都是第一流的,普遍在6000克以上。陕西同州瓜,保定花瓜,山西榆茨冰糖罐瓜,冀鲁豫的三白瓜以及内蒙古西瓜,也都是为人称道的名瓜。北京地区的“黑崩筋”和“大花岭”,瓜皮黑、青、花、白齐备,瓜瓤也各有别,红、黄、橙、白各色俱全,成熟期各分早、中、晚。早花西瓜近年来蜚声京都,它是由国外品种“旭大和”与河南地方品种花狐狸杂交的新品种,具有早熟、皮薄、瓤沙、汁甜等特点。

    西瓜除鲜食外,其瓤汁还可做成“西瓜冻”。其做法:红西瓜瓤1000克,绵白糖120克,洋菜5克。将洋菜用150克沸水化开,再过筛两遍备用;西瓜瓤挤水汁,滤去渣。将洋菜与西瓜汁放锅愉,加糖100克,文火烧沸后,臽入盘内,待微冷,放入冰箱冷冻。同时在另锅放清水150克,加糖200克上火烧沸,臽碗内冷后亦放入冰箱。待瓜汁冻透后,取出改刀排齐装盘,并将糖汁浇上,遂成甜蜜爽口的西瓜冻。暑天,饭后消闲及下酒绝妙。

    西瓜皮(指皮、瓤临界部分)含葡萄糖、苹果酸、枸杞碱、果糖、蔗糖酶、西瓜氨基酸、番茄素等,更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因而有解热祛暑、消炎降压、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减少胆固醇沉积、软化及扩张血管、抗坏血病等功能。吃过西瓜后,将皮利用来制酒或为菜,如爆炒、作馅、腌渍、晒干等,均别具风味。介绍几种,供有兴趣者试做。

    俗话说“瓜见瓜,二十八”,这话的意思是说,西瓜从开花、座果到成熟,一般需28天左右。未离秧的较熟的瓜,其外表特征是:瓜身匀称,皮硬而光滑(接触土壤的一面部分带有黄色),瓜秧上的叶呈灰白色,并往下塌。这时就可采摘。

    挑选西瓜的要诀是:一看、二摸、三拍、四听、五掐皮。

    一看:看外表,瓜体周正匀称;皮上花纹黑绿透亮;瓜把较细而干,不鲜绿,无白毛;花门小并向里凹;二摸:用手指摸瓜皮,感觉滑而硬则为好瓜,软而发粘则不熟;三拍:轻拍瓜身,瓜声嘭嘭,有震手感,说明内容酥熟;拍之声音噗噗,手感重而发涩,必是生瓜;四听:用拇指顶住瓜头,放耳边听有沙沙之声,更可进一步断定是沙瓤熟瓜;五掐:用指甲掐瓜皮,熟瓜皮脆多水,生瓜皮垠难入。

    我这一生中最入记忆的吃瓜,是从山西五台山去往雁门关的时日。车行路上,群山抱壑,是一片方圆10多公里的平滩地。八月的正午,骄阳当空,道旁有卖西瓜的草棚。老农说,这可是金沙滩的西瓜呵!你们南方人可别就错过机会了!老农卖瓜不论斤,只论个;切瓜不用刀,一拳砸下,开了,皮薄瓤满,鲜红鲜红的,凉如冰镇过一般。其中的讲究是这里昼夜温差大。老农说:下半夜摘的瓜,草棚里放着,你中午吃的是下半夜的凉。我想,当年杨家将金戈铁马、戍守三关,一定吃过这样的西瓜;而这位瓜农,说不定就是杨家抑或其他将士的后人,那一拳砸下的架势,又像是可爱的花和尚鲁智深的作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