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为中外学生提供了一次集城市探索、文化交流、基层实践、知识学习为一体的国际社区研学之旅。
透过义乌之窗,看见世界之美
活动首日,学生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门口与社区社工碰面,本次国际人才访学之旅从这里出发,逐步探索义乌这座“无中生有”的奇迹城市。
“一个商铺一分钟,不休息地完全逛完需要三个月。”“一旦有新的产品爆火,三天内你就会在义乌的货架上看到一模一样的竞品。”社工情景化的讲解,让同学们惊叹于商贸城规模之大、义乌产业响应速度之快和其背后丰富的业态、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琳琅满目的商品此刻在同学们眼中成了中国制造之大、之全、之快的具象化表现。来自澳大利亚的Danny感叹道:“没想到小商品也可以用壮观来形容。”
共话国际鸡鸣,品味中国智慧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来到了被称为“联合国社区”的鸡鸣山社区,社区社工为大家讲解了社区的日常工作和针对国际融合特点而设计的特色社区服务框架。
在鸡鸣山社区全国基层立法联络站,同学们参与了社区中外生态环保座谈会,社区社工结合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了环保工作在基层的开展,大家也结合自己在不同国家学习生活的经历,探讨了不同国家政府进行生态保护的主要举措和行政模式的异同。
晚上,同学们还陆续体验了鸡鸣山社区“洋打更”国际社区巡逻队、家门口的孔子学院课堂教学、丝路上的语言班、社区书法课堂等社区日常工作及活动。
作为义乌城市治理与基层服务的一个缩影,鸡鸣山社区让同学们对“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来自意大利的Davide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想到小小的社区要做这么多不同的工作,这是我在学校了解不到的。”
拨动文化琴弦,奏响快乐乐章
第三天下午,正值鸡鸣山社区越剧班结课汇报演出,阿姨们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加入,并为他们介绍了越剧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活动伊始,来自英国的Noah拿起吉他,献唱了一曲粤语版的《光辉岁月》为本次活动预热。
阿姨们携带各自的曲目轮番上台表演,现场的氛围也逐渐热烈。来自意大利的Davide穿上了越剧体验服装拍照打卡,并分享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中国戏剧浓厚的兴趣。
对美与艺术的追求跨越世界穿越时空在此刻交汇,凝聚成了在场每一个人脸上最灿烂的笑容。
在社区国际青年人才咖香论坛,大家交流起了这三天的所见所闻。来自泰国的潘牡丹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义乌的共享电动车;来自土耳其Halim谈到了不同城市氛围背后的城市“性格”;来自意大利的Martina觉得义乌真的让他大开眼界,如果有机会他很想再来看看。
义乌,既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又是无数梦想汇聚的奋斗乡,国际文化在此交融,世界脉搏在此跳动。三天的访学之旅,不仅让同学们作为体验者感受到了“世界义乌”的城市内涵、产业业态、多元文化,还增强了社区与高校的互动交流,更让未出校门的学生们作为观察者和思考者了解基层工作的不同侧面,从一个小小社区开始,探索义乌,了解中国,感受世界,畅想未来,书写又一段义乌与世界为邻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