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世界上没有愚蠢的问题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6-30 08:05全网传播量14.4万
00:00
00:00
01西湖大学本科生爱提问、敢提问、会提问,其与审稿人提相同问题、给教材挑错、打破惯性思维提问等,老师包容鼓励提问,认为提问是挑战权威第一步,体现探究精神。
02“黄大年茶思屋”是自由思辨大舞台,黄大年抛出问题引发跨学科思辨,华为也有“黄大年茶思屋”,任正非鼓励就科学和技术问题“胡说八道”,二者与西湖大学都传递鼓励提问交流理念,提供平等开放包容平台。
03爱因斯坦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牛顿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等伟大发现发明都源自疑惑,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是打开无限可能大门的密钥。
04创新不可计划,但可随问题提出碰撞出来,爱提问及背后探究精神不应是高精尖大学学生和科研人员独有,也应成为全社会特质,对中国突破“卡脖子”、实现基础研究“从0到1”突破意义重大,提问是关键一步。
05任正非表示要尊重理论科学家,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这种宽容和支持也应面向“提问”,一个国家的文明开放水平、未来上升空间与社会对提问的重视度和包容度息息相关,当全社会热爱提问、敢于提问时,创新中国将获深厚土壤。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西湖大学

前几天,我在西湖大学采访时,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爱提问,敢提问,会提问,“有棱有角”,是很多西湖大学本科生身上的一种鲜明特质。比如,一个本科生,竟和论文投稿时候专业期刊的审稿人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有学生给更新到第九版的教材挑错,还有学生打破了惯性思维,提出了一个在行业里可能都被忽略的问题。

即使学生提出了一些看似“幼稚”“愚蠢”的问题,在西湖大学也会被包容和鼓励,得到老师的掌声。在西湖大学的老师们看来,提问,是挑战权威的第一步,体现的是探究精神。如果问都不问,学生怎么会有新发现?可以是对于理解不明确的提问,也可以是挑战性的提问,也可以是意想不到、天马行空的提问。世界上没有愚蠢的问题,最怕的是根本不提出问题。

学生爱提问、老师鼓励和包容提问的西湖大学,也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另一个拥抱问题的现实样板——“黄大年茶思屋”。

十几年前,刚回国在吉林大学任教的黄大年教授,为了能让科研人员可以更好的沟通交流,他把一个杂物间改造成了茶思屋。这小小一方天地,却成了一个自由思辨的大舞台:黄大年曾抛出“将机器学习引入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的问题,引发师生跨学科思辨,他与汽车工程专家马芳武在茶思屋的交流,催生了全地形无人车在复杂地形勘探中的前沿课题。华为也有个“黄大年茶思屋”,任正非曾公开表示,希望大家就科学和技术问题来“胡说八道”。

黄大年的“思考需要氧气”和任正非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西湖大学和“黄大年茶思屋”,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传递了一种鼓励提问交流、思想碰撞的理念,追求的是“畅所欲言”“脑洞大开”,都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与包容的平台或环境,主打一个“不设限”,所扮演的是“造梦空间”的角色。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科学研究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很多伟大的发现发明,都源自一个疑惑,最有名的莫过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源自“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之问,瓦特创造的蒸汽机,源自“水沸腾时为什么会顶起壶盖”之问。

从发展角度看,发现和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问题本身,也是打开那扇通往无限可能神秘大门的密钥。世界上从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答案”,跳出固有框架,破除权威崇拜,找到新的方向,往往也始于一个问题的提出。创新不可以被计划,但却可以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被碰撞出来。

其实,爱提问,以后其背后的“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不该是高精尖大学的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所独有的,也当成为全社会的一种鲜明特质。这一精神特质,对于当下中国而言,也有着不同寻凡的意义。无论是突破“卡脖子”,还是在基础研究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都需要在提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的“连环战”中实现。在此过程中,提问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任正非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对理论科学家要尊重,因为我们不懂他的文化,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我们还想表达的是,这种宽容和支持,也应该面向“提问”这件事。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文明开放水平,未来上升空间,与社会对提问的重视度和包容度是息息相关的。

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发展与进步。当每一个实验室、每一间教室,乃至每一个团队或组织、每一个人,都热爱提问、敢于提问,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珍视那些天马行空打破惯性思维的问题时,当提出所谓“愚问”不再需要勇气而成为很自然的行为习惯时,创新中国将获得最深厚的土壤,从个体到国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未来可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大量机场拦截充电宝流入二手平台?得好好查查
潮评丨绿色出行,让匆忙的脚步变从容
潮评丨博士生发论文导师须署名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