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小李,从少年时期起,人生就被一种极其顽固的疾病所困扰。为此,他饱受冷眼,妻子与他离婚……
严重时一天发作10次
小李第一次癫痫发作还是在初中的课堂上。当时正专心听讲的他突然眼前一黑,随后便失去了意识。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周围是焦急的父母和老师。
从那以后,小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课成了奢望,因为担心剧烈运动诱发癫痫发作,他只能坐在操场边看同学们奔跑;同学投来的异样眼光:有人悄悄议论他会突然抽风,甚至不敢和他做同桌。
然而,由于小李得的这种癫痫属于起源于右侧大脑颞叶、顶叶、枕叶(TPO区)的广泛致痫网络导致的异常放电,让常规的抗癫痫药物收效甚微。他的癫痫发作频率极高,严重时日达近10次,而且程度剧烈。长达数十年的反复发作,小李的认知功能显著衰退。更令人痛心的是,在生活与疾病的重压下,婚姻破裂,妻子与他离婚。
来源:视觉中国
“我的人生还会好吗?”
2025年,小李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癫痫中心,绝望的他向吴漳益主任医师倾诉道:“我还有救吗?我的人生还会好吗?”
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高分辨率MRI、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PET-CT、神经心理评估等),吴漳益团队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手术方案。
一个是右侧颞顶枕叶(TPO)离断术,理论上控制小李病情的最佳选择,预估发作控制率可达60-70%,然而手术风险较高并且会造成视野缺损的后遗症。
二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相对而言创伤较小、风险较低,但有效率相比第一种手术较低,起效较慢,需要长期程控调整参数。 小李与父母商议后,选择了第一种——挑战更大但可能带来根治希望的开颅手术。
医院供图
多学科协作精准手术
面对患者的信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癫痫中心启动了严谨的术前多学科(MDT)讨论:神经外科团队、神经内科团队、麻醉科团队、重症医学科协同,开启这场漫长而精细的手术。
由于小李的癫痫并非单一病灶,而是形成了一个广泛涉及右侧大脑颞叶、顶叶、枕叶的异常放电网络,这意味着手术必须进行更为复杂精细得多脑叶离断术——在严密保护语言、运动等关键功能区的前提下,精确离断病灶区域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神经纤维连接。
术后,小李转入EICU,预料中的术后脑水肿及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如期出现。重症团队迅速响应、精准施治:严密的颅内压监测与管理、强大的生命体征支持、及时的抗癫痫药物调整、有效的抗感染预防以及精细的内环境调控……平稳度过EICU关键期后,小李转回普通病房。
手术成功遏制了癫痫发作,但神经功能的恢复与身体康复同样至关重要。癫痫中心随即启动了全面的康复计划,神经内外科医师、康复治疗师、护理团队、中医团队通力协作,加速康复进程。 终于,小李左侧肢体肌力稳步提升,从能在床边坐起到借助助行器站立,再到迈出独立行走的步伐,最后成功出院。
在6月28日第19个“世界癫痫关爱日”来临之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癫痫中心组织神经内、外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走进小李所在的社区进行公益义诊。当大家再次见到小李时,母子二人脸上绽放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谢谢你们,医生!手术后到现在一次没发作过!”
癫痫可治可控甚至痊愈
癫痫,在很多人眼里是“怪病”,是“中邪”,大众对癫痫的认识不足,往往导致癫痫患者不仅承受疾病的折磨,还面临着误解和歧视。实际上,癫痫并不传染,更不会通过接触传播。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就像电脑突然死机,患者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幻觉等症状。癫痫的病因复杂多样,遗传、脑部外伤、感染、肿瘤等都可能成为诱因。
目前约30%的患者找不到明确病因。据统计,中国大约有超1000万癫痫患者,其中60%是儿童及青少年。好在随着医学的进步,70%以上的癫痫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控制发作,部分儿童患者甚至能随年龄增长痊愈。
但仍有20%~30%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称之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国内外癫痫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约一半以上的人适合手术治疗。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癫痫中心,像小李这样受益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胜枚举,多年饱受疾病困扰的他们在这里重获人生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