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大量机场拦截充电宝流入二手平台?得好好查查

    潮新闻 评论员 高路2025-06-30 07:17全网传播量12.9万
    00:00
    00:00
    01民航局安检新规实施后,二手平台涌现大批号称“机场拦截”“安检扣押”的低价充电宝,商家对安全性及货源含糊其辞,上海两机场对截停充电宝流向说法不明确且不一致,需展开双向调查以证实流向。
    02被截停充电宝产权归属乘客,机场处置需征得物主同意,若联系不到物主,应依照无主失物处置办法合法公开处置,公众有权监督处置程序合法性。
    03无“3C认证”充电宝有安全隐患上不得飞机,但目前处理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应探讨更好管理办法,如机场提前风险提示、提供现场快递或寄存服务以减少截停量。
    04此次充电宝争议提醒社会,粗糙已跟不上需求,公共服务需精雕细琢,做好服务于人,为管理政策推行扫除障碍,取得公众理解支持。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视觉中国

    民航局安检新规实施后,大量无“3C认证”的充电宝被机场拦截,而充电宝的后续处置也引起大家关注。据媒体报道,近日,二手平台涌现大批号称是“机场拦截”“安检扣押”的低价充电宝。当被追问安全性及货源时,商家往往含糊其辞,或以“正常使用没问题”搪塞,或以“正规渠道回收”敷衍。记者就此事电话咨询上海两大机场客服,虹桥机场客服和安检人员均表示,充电宝回收后会“统一处置”,但不清楚最终具体如何处理;浦东机场则明确表示,拦截不合规充电宝后将统一销毁,不会重新流入市场。

    对截停充电宝的流向,上海的两座机场给出的说法,并不很明确和一致。如果想证实充电宝的流向,就有必要展开双向调查:既从二手平台着手调查清楚这些号称是“机场拦截”“安检扣押”的低价充电宝的货源,也从机场这一方查一查截停的充电宝的流向。两个方向的调查逐一印证,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事关公共利益,需要尽快给公众一个交代。对于一些挂羊头卖狗肉,拿“机场截停”来制造噱头,吸引关注的行为,当然也不能纵容,需及时查处,以免消费者被误导。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被截停的充电宝产权归属乘客,不属于机场,这一点并不存在争议。乘客将充电宝扔在了筐里,是紧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不代表放弃了所有权,更不代表同意将处置权转移给机场。所以,如果机场需要处置这些充电宝,一定要征得实际拥有人的同意。在此之前,机场应该好好保管,以便物主事后追回。

    当然,因为截停现场时间紧迫、空间有限,大家的充电宝混装在一起,未作有效区分,追回的可能性不高,客观上模糊了产权的边界。但这不代表机场方面就可以随意处置了。该尊重的权利一定要尊重,该履行的手续一定要履行,图省事、图方便、自作主张,肯定是行不通的。比如,能不能事先跟乘客签个授权协议,征得物主同意;在联系不到物主的情况下,能否依照无主失物的处置办法合法公开处置?总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机场方面就该怎么做。

    这些细节并非可有可无,大家对充电宝流向的追问其实就是对处置程序的合法性的监督。公众有权利知道,截停的充电宝到底流向哪里,更有权利监督权力的使用。充电宝引发的争议,也是观察法治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窗口。法治社会,不但要结果正义,也要程序正义,要经得起法律的拷问。

    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兼顾管理需求和乘客的利益。无“3C认证”的充电宝有安全隐患,上不得飞机,这是硬杠杠,但怎么处理充电宝、是不是该统一销毁值得探讨。就目前的情况看,被截停的充电宝只是不符合上机标准,并非完全不能使用,将这样一些还在使用期内、甚至刚买来不久的充电宝销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资源而言,都是极大的浪费。社会有理由追问一句:有没有更好的管理办法?比如,机场方面能不能将风险提示早一点发给乘客,让乘客别带着违规充电宝赶飞机?能不能提供现场快递服务、小物件的寄存服务,让乘客多一个选择?相信通过这些办法,可以有效减少机场充电宝的截停量。

    这次充电宝引发的争议也提醒社会,粗糙的管理办法,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公共服务也需要精雕细琢,做好服务于人这篇文章,为管理政策的推行扫除障碍,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