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月榜由潮新闻主理,我们邀请了15位海内外闻名的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读书博主、资深媒体人组成评审团,每月为读者选出10本左右最近出版的好书。一年12张春风月榜,将作为年度“春风悦读榜”的重要参考。
好书如春风,以智识催生思考、以温度抚慰人心。我们以“春风”的名义,向当下的好书致敬,向好书背后的作者、出版人致敬。
本期上榜的社科类作品中,非虚构文学《在集市》带我们去往昆明的集市,从博物的角度感受美食中的掌故和鲜活日常;
历史类作品《纳粹与哲学家》《通往权力之路》《弃夫潜逃》《故宫生活志》带我们穿越到不同时空,从纳粹德国到俄罗斯帝国、从战时北平到明清宫廷,感受历史深处的精神力量和迷人景观;
小说《微不足道的一切》《桃花源没事儿》《海燕》《汴京听风录》等回旋在虚实之间,在或深情、或诙谐、或惊险的故事中呈现审视和反思自我的镜鉴……
以下是2025年6月春风月榜的上榜和提名作品。
《纳粹与哲学家:一个人的流亡史》(回忆录)
[德]卡尔·洛维特 著,区立远 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6
春风月榜评委丨止庵(作家、学者)
《纳粹与哲学家》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洛维特流亡海外后撰写的个人回忆和思想随笔。
1933年纳粹上台,犹太裔的洛维特被迫流亡海外,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依据,详细记录了纳粹上台前后德国社会的变化、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德国各界知识分子对纳粹的态度,尤其是大学教授和学生的反应,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书中还以大篇幅记录了作者对老师海德格尔的批判,分析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纳粹根源”。
春风月榜评委丨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纳粹”意味着一种极权主义的专制,“哲学家”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或者职业,而是人类永远抵抗的反思心灵。其副题“一个人的流亡史”,是肉身的无处安放的流徙,也是精神的远征。
《在集市: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的博物日常》(非虚构、博物)
半夏 著,商务印书馆,2025.5
春风月榜评委丨申霞艳(暨南大学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学评论家)
《在集市》是一部典型的跨界、跨文体之作。作家半夏以篆新菜市场为视点,以云南多样化的地方食材为切入口,为读者勾勒了一部五彩斑斓的自然史、生活史。
作家调动自己的博物知识,用文学笔法加以“深描”,细致地测绘了一朵鸡枞菌的身高、体重、价格,让食物与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与人类情感史和故乡认同相连。
边疆是现代性的产物,从乡土中国的视野来看,云南的确是边境,而如果超越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地理独特性。美食家汪曾祺以大量笔墨书写了他就读西南联大时的云南美食与历史记忆。历史学家杨斌通过贝币的流通,发现历史上存在着以云南为中心、由贝币连接起来的生活圈。《在集市》则让我们知道美食包孕的深远掌故和鲜活日常。
经由食物,一方水土塑造一方人。而透过琳琅满目的菜市,我们也可以看清食物交换背后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以及市井共同体的建构。
春风月榜评委丨萧耳(作家、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副主任)
《在集市》如云南野生菌一般鲜美。这是一部将人彻底投身于田野,投身于人间烟火中的疗愈之书。半夏事无巨细地叙说人类对食物的热爱和眷恋。她徐徐打开一部二十四节气的田野笔记,也打开了一部云南菜街子的食材博物志。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有情有义,活色生香。
从《与虫在野》到《在集市》,两部自然类非虚构作品,是一个女性作家的实践场,也是我们凡人的生活场,我们看到,对生活的热情是必须的,来自食物的心灵抚慰也是必须的。正如半夏所言,“余生我会一直在两个场域穿梭来去——或在野或在市,享受自然和世俗烟火对我的双重抚慰。”
《微不足道的一切》(小说)
哲贵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5
春风月榜评委丨孙雯(潮新闻记者)
父亲势如山倒的帕金森病,揭开了丁小武一家三十余年的情感纠葛与命运流转。三代人,两组父子关系,在以家庭为原点的出走与回归中,在失忆、误解与沉默的裂隙里,中国式的父子关系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体碰撞。
哲贵“把自己作为写作的对象”,写出了普通人的寻常人生,同时也写出了时代的巨浪对个体选择的成就与碾轧。那些“微不足道”构建的“一切”,使人生本就的苍凉走向,有了温暖的意味。
《桃花源没事儿》(小说)
马伯庸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5.6
春风月榜评委丨黄德海(文学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桃花源没事儿》空间设定在世外的桃花源,写的却是俗务小道士玄穹平常而琐碎的生活,直到巨大的危机陡然而至,桃花源跟小道士都来到了不得不面对的转折点。
小说保持着马伯庸一贯生动俏皮的文字风格,于不动声色的叙事中窥视世道的波澜、人心的起伏。
《衰老之谜:解码脑老化与阿尔兹海默症》(自然科学)
[英]劳伦斯·J.惠利 著,孙晓宁等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6
春风月榜评委丨祝勇(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并探究了表观遗传学在脑老化及痴呆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劳伦斯·J.惠利指出,生命历程法是追踪智力发展的理想且高效的模型。借助该模型,他深入挖掘大脑功能的奥秘,全面阐释了衰老过程中影响大脑的多重因素,剖析这些变化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书中融合了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插图以及详实的图表,语言通俗易懂,意在为那些努力应对复杂衰老体验的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有力支持。对于探究大脑老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奥秘而言,这本书既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又是一部富有吸引力的综合读物。
《弃夫潜逃:战时北平底层妇女的生活与犯罪1937-1949》(历史)
[美]马钊 著,孔祥文 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5.5
春风月榜评委丨翟业军(浙江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
马钊的《弃夫潜逃》借助海量的民国司法档案,试图接近那些涉及通奸、诱拐、重婚等案件的北平底层妇女。他想要弄清楚的是,这些原本也许是老实本分的女人为什么以身试法,她们有哪些无奈、决绝和不甘?这样的历史研究不只是要探究真相,更是要为失语者发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也是一首诗,一首长诗。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历史)
[美]罗伯特·K·迈锡 著,徐海幈 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5.3
春风月榜评委丨赵冬梅(历史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一本大书,中译本60万字,正文712页。展现了俄罗斯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彼得大帝的女性君主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一生。德意志小邦的公主,因缘际会成为俄罗斯大公的夫人,十八年忍辱负重,最终成为俄罗斯的化身。她与欧洲启蒙思想家保持交流,试图借助外来的新思想改造俄罗斯的灵魂,但是很显然,灵魂的改造远不如版图的扩展成功。
最终,她是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本书的英文原著出版于2011年,作者迈锡是美国重量级俄罗斯史研究者、作家,1981年,他的《彼得大帝:俄罗斯帝国崛起的奠基者》获普利策奖。2019年12月,迈锡过世,享年九十。他看到了特朗普的第一次上台,没有看到新冠、新一轮巴以冲突和特朗普的第二次上台。因此,本书的底色是高调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西方文明的自信。借助译者的流畅译笔,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背景辽阔,事件复杂,线索清晰,所有大小人物均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来引人入胜。既无读外国故事的隔膜,也无把外国史事强行中国化的尴尬。
埋头书页间,不觉天色已晚,抬头眺望远方,对俄罗斯的理解与认识又进一步。
《故宫生活志》(历史)
周乾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6
春风月榜评委丨孙雯(潮新闻记者)
故宫打卡,已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学者周乾给出更为微观的角度——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为何有片绿顶建筑群?紫禁城为何找不出一个烟囱?故宫冰窖能藏多少块冰?紫禁城中的医学实验室、药露房、电话局都在哪里?
从日常的起居、饮食、行乐、节俗切入,周乾以“史料+实验”的硬核考据,揭开紫禁城隐秘的生活图景,将文化话题转化为通俗趣谈,并澄清网络谣言,再现科技匠心与人性温度。
《汴京听风录》(小说)
南飞雁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25.5
春风月榜评委丨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飞雁的长篇小说《汴京听风录》以严肃文学的笔法、格局处理通俗文学题材,故事引人入胜、人物鲜活生动,书写了一部北宋初年的间谍史、风俗史、城市生活史。
小说在历史和人性之间穿梭,将可读性和可写性融为一体,是一部饱含人文情怀的优秀作品。
《从海明威到昆德拉》(文学评论)
育邦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5
春风月榜评委丨翟业军(浙江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
对于任何一个创作者,“影响的焦虑”一定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或者不在意“影响的焦虑”的创作者,还不是一个拥有充分自觉的创作者。
面对“影响的焦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勇敢直面这些灼烫的火炉,拆解它们的结构,谙熟它们的肌理,并进一步试图超越它们。育邦的《从海明威到昆德拉》就是他又一次直面焦虑、超越焦虑的努力。
《海燕》(小说)
姚鄂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6
春风月榜评委丨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往往关心职业化写作的式微,却很少去追问:文学之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姚鄂梅的《海燕》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海燕》让隐身我们身边无数的“林海燕”在小说得到众生平等意义的体贴和尊重。
“林海燕”不只是一个小城女性,也是我们生命的卑微部分。姚鄂梅的《海燕》不能用那篇著名的同题散文的声量去读,它要低再低,低到侧耳细听。
【以下是提名作品】
《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白钢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5
《文学的窄门》丛辰治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5
《水浒丛话》林岗 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3
《未尽的快乐》董铁柱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5
《青萝集》林贤治 著,花城出版社,2025.3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阮夕清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5
《遗神》王若虚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4
《制造误诊:未被好好对待的女性身体》[英]玛丽可·比格 著,朱佩怡、杨锃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5
《书房的晚景》俞晓群 著,辽海出版社,2025.4
《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陈宝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2
《“五四”时期作为文学共同体的周氏兄弟(1917-1923)》王海晗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3
《盗书者:廷巴克图的生死时速》[美]约书亚·哈默 著,吴娟娟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1
《为孔子一辩:正儒与伪儒》张炜 著,齐鲁书社,2025.4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美]艾莉·布罗什 著,孙璐 译,2025.3
《架空犯》[日]东野圭吾 著,李盈春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6
《朱自清大传》陈武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5.5
《水在岛中央》李停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6
《少年李的烦恼》马鸣谦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5.5
《光明与黑暗的辞典》[挪威]西蒙·斯特朗格 著,邹雯燕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4
【评委新作】
春风月榜评审团的评委们也笔耕不辍,在各自关注的领域留下自己的笔墨。今年开始,我们也将陆续推出春风月榜评委们的作品,以飨读者。
本月推荐评委江晓原的新作《〈周髀算经〉通识》。
《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的数学和天文学经典,记载了许多数学和天文上的卓越成就,如勾股定理的发现和应用、盖天宇宙理论等,向来被视为奇书。科学史和天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在本书中化身“讲解员”,用轻松而有趣味的语言介绍了《周髀算经》的内容和价值,从中西文明交流的角度打开新的认识视野。
本书为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一种,该丛书面向大众读者,请当代名家学者解读《本草纲目》《孙子兵法》《史记》《论语》等传统经典,内容深入浅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