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一场高规格的“两优一先”表彰会暨两新组织迎“七一”主题活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来自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隆重表彰。
聚光灯下,三组特别的“榜样面孔”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是谁?他们与滨江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新心滨”
第一张“榜样面孔”,定格的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队伍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彰显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温度。
“我按全职骑手标准跑单,从早8点到晚8点连轴转12小时,‘业绩’还赶不上小哥的70%。”舞台上,滨江区长河街道干部郑文星的讲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新就业群体的辛劳。作为两新党务工作队伍的一员,他曾化身外卖骑手,用两个月时间跑遍滨江街巷,沉浸式体验骑手甘苦。
“骑手到底需要什么?”带着这个问题,郑文星在奔波中亲历了诸多困境:电动车半路抛锚没电,维修换电成难题;进小区送餐时,偶尔遭遇保安冷眼甚至物业锁车;还有一次因路况差、时间紧,餐品挤压变形遭投诉,最终自己倒赔30元……体验过后,他将自己“看见”的问题,转化为系统性服务方案。
这段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很快推动长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启动打造“小哥你好”友好服务街,除电动车维修换电外,骑手还能享受餐饮、理发等商家的专属优惠。如今,郑文星的手机里仍存着小哥群,常态化互动从未间断。
从一个人的实践到一支队伍的行动,从一条街的服务到一个“生活圈”的覆盖、一座城的共建,高新区(滨江)党委社会工作部沿着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线与生活圈,纵深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让小哥等群体从城市“过客”变为“主人”。
表彰现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代表共同见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授牌,随着友好街区、楼宇、食堂、驿站等更丰富的场景落地,诠释高新区(滨江)以全域之力凝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力量。
第一张榜样面孔背后,我们看到,滨江将“青”爱的心意,深深融入对每个群体的关怀中,让城市的“毛细血管”始终涌动暖流。
“奋斗滨”
第二张“榜样面孔”,映照的是党建引领下的青春奋斗图景,书写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滨江答卷。
“我今年34岁,比起宇树团队平均29岁的年龄,很遗憾,拉高了平均线。”宇树科技党委书记侯田博文以诙谐开场,道出这支年轻团队的青春活力。话音刚落,一台1.3米高的人形机器人走上舞台,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格斗动作再次引发全场惊叹。
“一拳一式,代表我们奋斗的模样。”侯田博文望着机器人,继续阐释宇树的创业内核,“这是一群简单的人,做着不确定的事;一群有浪漫主义的极客,因热爱和自信而坚持。”
这份奋斗背后有坚实支撑。“我们是在制度自信下‘成长起来的树苗’。”侯田博文说,从创业选址到人才引进,滨江始终以党建贯穿企业成长全周期,为创新注入“红色动能”。
如今,这种“红色引领”已催生一片“创新森林”。自2010年起,高新区(滨江)以“红色+”品牌工程为抓手,践行“企业发展与党建双品牌”理念,龙头企业延伸到哪里,党建品牌就覆盖到哪里。15年来,已培育70余个“红色+”党建IP矩阵。
表彰会现场,新兴领域“经典50”“红色+”党建品牌正式发布,吉利“红色引擎”、聚光“红色传感”、正泰新能源“红色动力 绿能领航”等50个品牌集中亮相,成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标杆,生动诠释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第二张面孔背后,是滨江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让创新活力在奋斗中持续迸发。
“先锋滨”
第三张“榜样面孔”,展现的是基层先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构成了滨江发展的“钢筋铁骨”。
“今年初,我们把会议桌摆到街头,开了一次‘露天会议’,围绕街区建设,党员和居民围坐讨论。”长河街道闻涛社区党委书记许吴芳的话,揭开了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
她深入社区居民面对面召开“板凳会议”,收集到的“心愿清单”里,既有“给流浪猫建收容所”的暖心诉求,也有“打造网红打卡点”的创意建议。
在高新区(滨江),像许吴芳这样的基层先锋不在少数。当天现场表彰的150名“两优一先”对象(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就涵盖了学校教师、企业高管、社区网格员、一线工人等。
第三张面孔背后,是无数基层先锋以实干托举民生福祉,让党的根系在基层土壤中深深扎根。
为何聚焦这三张面孔?因为它们分别代表着社会治理的温度、创新发展的动能、基层治理的根基,共同勾勒出“天堂硅谷”的红色底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