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南飞雁新书《汴京听风录》在人大首发 畅谈北宋人文与历史小说写作

    潮新闻 记者 郭楠 通讯员 孙琳2025-06-26 08:39全网传播量1367
    00:00
    00:00
    016月25日,作家南飞雁新书《汴京听风录》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首发,与刘震云等畅谈北宋人文与历史小说写作。杨庆祥认为该书打破界限,开拓北宋历史故事富矿,书写新文学地标汴京,展示11世纪中国城市生活史。
    02南飞雁介绍写作缘起,受豫剧影响对北宋历史未解之谜产生兴趣。刘震云称该书好看需智慧,用纯文学知识储备写好谍战题材,细节真实推进情节,文学底色是质朴的哲学。
    03赵冬梅认为年轻读者适合跟着《汴京听风录》“寻找真相”,北宋汴京人才集中,历史小说创作依赖作者想象力,南飞雁作品让人读到超脱历史束缚之感。
    04梁鸿提到该书在历史现实框架内虚构庞大世界,考验作家创造力、想象力、对主题服务能力,河南作家作品“宽阔”与本地古中国味道相关,该书带读者重回北宋大地感知生活。
    05AI时代下,刘震云认为AI创作无法写出作者未写的生活,文学创作应走向未知。南飞雁认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作家将迎来黄金时代。梁鸿称AI激发她斗志,文学创造活生生的人无法被替代。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作家南飞雁新书《汴京听风录》召开首发仪式,与著名作家刘震云、宋史专家赵冬梅、人文学者梁鸿畅谈北宋人文与历史小说写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长江文艺社社长尹志勇对本书进行了首发致辞,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晓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副院长 杨庆祥

    杨庆祥认为,《汴京听风录》打破了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以严肃文学的手法、格局来处理通俗题材,将可读性与可写性完美结合,故事精彩、人物鲜活、语言精湛。同时,在传统的三国、秦汉、明清之外,开拓了北宋这一历史故事的富矿;并书写了一个新的文学地标——汴京,以文笔细腻的方式展示了11世纪中国的城市生活史。在这个意义上,《汴京听风录》可以与《东京梦华录》进行对读。

    著名作家,《汴京听风录》作者 南飞雁


    《汴京听风录》南飞雁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活动现场,南飞雁首先介绍了《汴京听风录》这部作品写作的缘起,写一部关于北宋历史的小说是他多年的愿望。他提到,他出生在河南黄泛区的农场,那是一个农村,他从小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被奶奶带去看豫剧。豫剧中取材宋朝的戏很多,例如“狸猫换太子”等。他是在大腔大嗓的唱词里完成了文学的启蒙——知道了什么是英雄豪杰,什么是无道昏君,什么是忠臣良将,也因此对北宋历史中的一个个未解之谜产生了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刘震云

    著名作家刘震云是南飞雁的良师益友,他认为,《汴京听风录》作为小说,首先做到了好看,这是需要智慧的,南飞雁用纯文学的知识储备,写好了谍战的通俗题材,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是做不到的。对于虚构小说来说,有时候要求比生活更真实。要做到这种真实,就要讲出生活中那些讲不清楚的、来不及思考的道理和哲学。文学的底色是哲学,但不是诘屈聱牙的哲学,而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说出最深刻的道理。《汴京听风录》做到了细节的真实,用细节来推进情节,这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宋史研究专家 赵冬梅

    此次首发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宋史专家赵冬梅。赵老师认为,年轻一代的读者很适合跟着《汴京听风录》的故事,做一次“寻找真相”的阅读。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这里不做首都已经1000多年,在北宋时期,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在如今,这里也仍旧是一块热土,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汴京听风录》所在的时代,堪称华夏群星闪耀的时代,但历史书能保留到今天的信息,百不存一二。因此,在历史小说创作中,非常依赖作者卓越的想象力,用想象力超脱历史的束缚。南飞雁这本书就让人读到了这种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梁鸿

    著名非虚构作家梁鸿提到,《汴京听风录》在历史现实的框架之内,虚构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崭新、完整、富于魅力。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力。历史小说的创造力和科幻小说不同,科幻小说是创造新的社会秩序,一种文明的向往,而南飞雁在已有的历史、已有的人物如柳永、晏殊、宋仁宗的现实秩序之下,进行了新的建构,这特别考验一个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主题的服务能力。而河南作家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宽阔”的作品,与河南本地的古中国味道息息相关。在这片土地上,人与历史生活在一起。包括刘震云作品的宽阔心灵和历史感,也是来自他作为河南人,对整个大地的认知。而《汴京听风录》谍战的外衣下,其实是带读者重回北宋的大地,感知那时候每一类人的生活,如同工笔细描。

    文化自媒体“小玄夜说书”博主

    在活动尾声,是嘉宾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读者的精彩交流。长江文艺出版社特邀知名文化自媒体“小玄夜说书”博主小玄,对嘉宾提出了问题:在现在这个 AI 的时代,历史悬疑小说创作这个领域,能不能被 AI 所替代?

    刘震云认为,AI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收集和提炼。AI 的创作可以替换已有作品的任何一个特征,它可以写“南京听风录”“西京听风录”,但无法写出作者们没有写出来的生活。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正确道路就是走向未知的“不同的道路”,而非对过去的推演复制。

    南飞雁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科技的变化,它要淘汰的都是那些有水分的、缺乏创造力的、缺乏创造性的事物;真正有创造性思维的、真正有创造实力的、有热切的文学追求和实践能力的作家,会在这个AI时代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属于读者属于文学的黄金时代。

    同时,梁鸿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分析了AI爆火的现实意义。她提到,AI激发了她“一定要好好写”的斗志,从而与自己笔下人物的关系更深刻了。文学是要创造一个活生生的人,前所未有的人,这是文学所不能被替代之处。AI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助手,但是不能够完全代替作家所创造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事物,每一种生活。

    在活动的最后,作者南飞雁向人文学院赠送了新书《汴京听风录》。

    (图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