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越观察|企业抢着要,职校生为何成“香饽饽”?

    潮新闻 记者 朱银燕 阮帅 通讯员 付中官 共享联盟·上虞 戚罗燕 2025-06-26 08:07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01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校企供需见面会上,40家企业提供超400个岗位,毕业生仅140多名,学生就业率几乎达100%,凸显职校生就业前景良好。
    02职校生抢手核心在于“一技之长”,如机电专业孙拼入职卧龙集团成“明星班组长”,王耀立入职五洲新春集团汽配研发部,有技能的学生备受企业青睐。
    03职校生择业观实在,不盲目追求高薪酬,注重技能学习和发展前景,学校会进行就业前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薪酬观。
    04绍兴职校产教融合紧密,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对应,如上虞电商直播类、制造业专业学生抢手,绍兴多所职校为地方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05制造业人才缺口大,至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职校生就业面临难题,需提升技能人才待遇保障,拓宽其上升通道。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又到一年毕业季。当不少高校毕业生忙着找工作时,众多职校生成了企业抢着要的“香饽饽”。

    在近日举行的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校企供需见面会上,“00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小倪轻松找到了实习岗位。在这场见面会上,40家企业提供了超400个优质实习岗位,而毕业生只有140多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一场见面会的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职校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挺不错。“企业都来问我有没有人了,我说真没了,都找到工作了,只能问下历届毕业的学生了。”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党委委员、副校长金波告诉记者,学生的就业率几乎达到100%。

    职校生为何如此枪手,他们是否拥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一技之长”是核心

    “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一技之长。”金波一语道破职校生抢收的重要原因。

    金波告诉记者,学校最受企业欢迎的有机电、工美设计、汽修等专业的毕业生,学生在学校学习几年后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十分符合企业的要求。

    202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孙拼此前成功入职卧龙集团,一年前还在一线历练,但凭借过硬的本领,如今已成为企业的“明星班组长”。这一次他重返母校,作为“活招牌”来招聘自己的学弟学妹。

    近日,新昌职业高级中学(新昌技师学院)副校长俞升强也收到了学生王耀立发来的报喜信息——小伙子经过培训,已正式入职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配研发部。俞升强高兴地说,他的不少学生进入当地的五洲新春、万丰奥特、捷昌驱动等当地重点企业工作,有的已成为骨干员工。

    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很“枪手”。在上虞区职业中专的实习就业推介会上,仅142名机电、烹饪专业的中专生,就有43家企业抛出近500个岗位“橄榄枝”,实习生供需比达1:3。最终,128人现场“牵手”成功,签约率高达90.14%,余下14人也达成意向。

    “我们留任率很高,去年10个实习生留下8个!”其中一位企业招聘人员一脸无奈,“没想到今年一个也没招到,竞争太‘卷’了,回去得好好琢磨怎么提升企业的‘引才力’。”

    除了一技之长,不少职校老师认为,职校生的择业观同样重要。

    “我们学生的择业观还是比较实在的,不好高骛远的。在实习前,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个就业前的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薪酬观,告诉他们找工作不要单看报酬,也要考虑到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前景。”金波告诉记者。

    尽管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厂“打工”,但替代产业工人仍显遥远。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仍是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据了解,绍兴已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1至2所3000人以上规模的职业院校,这些学校区域特色鲜明、服务能力过硬,成为绍兴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储备站,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去年绍兴共向本地新兴产业相关企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4000余人。

    产教融合有针对

    职校的专业,往往为当地产业的发展而设立。

    “近年来,上虞全面布局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而我们的专业设置可以说和我们的产业一一对应。”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处主任钱凯超说道。

    钱凯超介绍,在上虞有“中国伞城”、 “四季仙果”,因此电商直播类的学生很抢手。此外,上虞制造业企业比较多,制造业专业的学生也是企业抢人的热门。

    绍兴各地的职校都为当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因此,产教融合成为不少职校的特色。

    “学在绍兴,留在绍兴。”前不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汽车技术学院21名大学生进入绍兴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启了技术员岗位的实习工作。

    比亚迪半导体项目是绍兴滨海新区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去年一期项目投产后,企业用工需求激增,最高时员工缺口超过2000人。

    越城区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火热,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起多个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学院,量身定制开设“订单班”,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3年来,学校已为19家绍兴本地知名企业精准输送学生822名。

    绍兴各地的职校都很“拼”。柯桥现代纺织产业需求专业人才,柯桥区职教中心建起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已开展轻纺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万人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800余名。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共育联盟,学生直通当地企业开展一体化教学实习,还建设元宇宙智能测绘实训中心等,培育新兴产业人才。

    作为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近年来绍兴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高速发展,企业对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我们打通人才‘直通车’,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本地头部企业实习、工作。”绍兴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副处长冯海燕说,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绍兴立足区域需求,通过调整校园网点布局、优化办学定位、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

    目前,绍兴全市已打造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拓宽通道很关键

    职校学生为何抢手,深究根本,还是制造业缺人。

    根据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人才缺口大,首先还是因为制造业盘子大。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相关人才需求尤甚。

    “如果要搞技术型研发的人才,企业还是缺人的。我们的职校学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在采访中,一职校负责人坦言,职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年纪小,还不到国家规定的考证年龄,导致没有专业证书。

    此外,在一些小企业,学生今后的学历和技能也难以得到提升。“有些大型企业会开通提升学历的渠道,有些小企业就不会想着去提升学历,或者培养技能,因为这样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该负责人表示。

    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院长裘升东看来,目前制造业人才短缺,“不是说单纯的缺人,而是缺企业所需要的人。”特别是传统产业从制造转向“智造”,让当下一线产业人才稀缺问题更加凸显。

    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人才缺口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愿意扎根基层一线的心态。

    职业教育的完善不仅在于职业教育本身,还在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

    金波也觉得,除了要想长远发展,技能人才的待遇保障可以再提升,企业也可以打通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

    下一步,绍兴教育部门也将联合多部门,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拓宽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越观察●深一度看绍兴
    相关新闻
    越观察|单日接待超3.5万人次,上虞这个网红“新景点”有何魔力?
    越观察|曹娥江畔十三弄,如何“弄”出新名堂
    越观察丨两次入选省级名单,山城新昌如何托起“最柔软的群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