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8岁孩子耳朵痛到像针扎,夏季“游泳耳”多发,医生教你三招紧急排水

    潮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董卉 庄楷淇2025-06-25 23:51全网传播量18.4万
    00:00
    00:00
    018岁儿童洋洋因感冒后游泳患上急性中耳炎,医生诊断鼓膜充血水肿,此为夏季儿童耳鼻喉科常见病“游泳耳”。
    02耳朵进水经典体验包括听力下降、闷胀感、水在耳道晃荡,急性中耳炎常见表现有剧烈疼痛、发烧、听力下降等,婴幼儿可能哭闹、抓耳、烦躁等。
    03预防和紧急处理“游泳耳”有三招:单脚跳甩水、吹风机低温烘干、棉签浅层吸水,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游泳后及时排水并擦干。
    04耳垢是耳朵“保护卫士”,能抗菌、防水、防尘,过度清理有害,耳垢过多影响听力或栓塞应由专业医生取出。
    05感冒、鼻炎发作期不下水,学会正确擤鼻涕,选择水质达标、消毒规范的游泳池,避免在不洁净天然水域游泳,持续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疼!像有针在扎!”8岁的洋洋(化名)游完泳回到家,就一直捂着耳朵。

    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耳鼻喉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的鼓膜充血水肿,诊断是急性中耳炎。

    细问得知,孩子前两天有点感冒,家长没在意,还带他去游泳。

    “游泳耳”是夏季儿童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病,应该如何预防和紧急处理这种情况呢?

    耳朵进水的经典体验:一是听力像隔了层棉花,别人说话声变小了;二是耳朵有闷胀感,仿佛塞了团湿纸巾;三是严重时甚至能感觉水在耳道里晃荡。

    医生董卉指出,耳朵深处剧烈疼痛(常夜间加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朵、烦躁不安、拒绝吃奶;发烧;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可能伴随感冒症状……这些都是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

    三招耳朵“排水大法”

    第一招:单脚跳“甩水舞”

    头歪向进水侧,用力揪住耳廓向后上方拉(拉直耳道曲线),同侧腿金鸡独立,蹦跳10余次。

    医院供图

    第二招:吹风机低温烘干

    风速调最低档,距离耳朵30厘米,轻吹30秒,小心烫伤。

    医院供图

    第三招:棉签浅层吸水

    棉签伸入耳道口不超过5毫米吸水。

    游泳时使用防水性能好的硅胶游泳耳塞,游泳后,立即用上述方法排出耳内积水并擦干耳道口。不要随意掏耳朵!耳垢(耵聍)是耳朵的“保护卫士”,能抗菌、防水、防尘。过度清理反而有害。如果耳垢过多影响听力或医生检查时发现栓塞,请由专业医生安全取出。

    感冒、鼻炎发作期不下水:此时咽鼓管功能差,极易引发中耳炎。学会正确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鼻涕,然后换边。避免同时捏住双鼻孔用力擤。尽量选择水质达标、消毒规范的游泳池。避免在不洁净的天然水域游泳。

    董卉提醒,如果耳朵持续疼痛(特别是拉扯耳廓时疼痛加剧),或者疼痛剧烈到难以忍受;发现耳朵流出脓液、血液或有异味的分泌物;观察到耳道或耳朵周围有明显红肿;出现发烧,尤其是伴随耳痛;感觉听力明显下降;婴幼儿出现持续哭闹、烦躁、频繁抓挠耳朵或拒绝进食;感到头晕或眩晕;或者自行处理进水后,耳朵的闷堵感超过24小时仍然没有缓解,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不要耽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