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临安这群“侠”为什么能上浙报头版?

    潮新闻 记者 张彧 刘俏言 通讯员 王卢瑶2025-06-25 23:27全网传播量30.2万
    00:00
    00:00
    01去年白露时节,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62岁的周腊仙在山核桃林滚落受伤,同村“急救侠”帅朝亚迅速响应,与民警共同救援,周腊仙从呼救到转院仅用92分钟,脱离危险。此案例凸显“急救侠”在城乡医疗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02临安山区有1.97万名“急救侠”,包括网格员、村干部等,经红十字会培训后成为急救中坚力量。因临安九成是山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急救侠”打通了生命救援的最初一公里。
    03急救“临”距离数字驾驶舱在区综合急救快速反应指挥中心运行,当120接报时会实时定位,将信息同步推送给呼救者2公里内的“急救侠”,并联动公安、交警和医院同步配合,平均响应时间在90秒内。
    042023年5月临安创新推出急救“临”距离机制,打通120、110、122等信息孤岛,将“急救侠”纳入数字化调度,运行以来“急救侠”先于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比例高达77%,成功施救292人。
    05临安构建起“急救侠抢时间、流动医院送服务、数字医疗强管理”的三维体系,已覆盖165个医疗薄弱村,服务75万人次,该机制入选2024年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清晨的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62岁的周腊仙身手利落地浇灌着菜苗,偶尔按揉右肋的小动作,诉说着一年前的那次“生死时刻”。

    去年白露时节,周腊仙在山核桃林里捡拾落果时,不慎从陡坡滚落。“撞了七八下才停住,浑身疼,动不了。”剧痛中她摸到手机拨打120,没想到第一个到达现场的,竟是同村的帅朝亚——这个平日里总是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此刻是临安急救“临”距离平台登记的“急救侠”。

    “急救侠”帅朝亚正在和民警一同将伤者抬下山

    “周姐别睡!”帅朝亚单膝跪地,用救护员培训时学来的手法,将伤者平稳移向平地。手机里传来急救中心的远程指导:“保持头颈固定,观察瞳孔反应……”

    与此同时,100公里外的临安区综合急救指挥系统迅速响应——派出附近的民警用担架将伤者送下山;高速路口提前清出救护车通道。在附近医院做了应急处理后,周腊仙转院至临安区中医院,最终脱离了危险,从呼救到转院仅用了92分钟。“腰椎、肋骨都断了,全靠‘急救侠’抢回了时间。”周腊仙说。

    “急救侠”们接上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城乡医疗融合的断点。在临安山区,像帅朝亚这样的“急救侠”共有1.97万名。他们中有网格员、村干部等,经过红十字会培训后,成为山区急救的中坚力量。“临安九成是山地,最远的村离城区有两小时车程。”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往往远水救不了近火,“有了‘急救侠’,就打通了生命救援的最初一公里。”

    急救“临”距离数字驾驶舱

    记者在区综合急救快速反应指挥中心看到,当120接报时会实时定位,将信息同步推送给呼救者2公里内的“急救侠”,并联动公安、交警和最近的医院同步配合。“从接警到出动,平均响应时间在90秒内。”值班人员说。

    在岛石镇急救培训现场,镇卫生院院长胡魏科正为新学员演示心肺复苏。“从前遇上急病,人在村里只能干着急。”参训的超市老板娘赵大姐做了厚厚一本笔记,“学了本事,关键时刻就能帮上乡亲们!”

    2024年临安区红十字“急救侠”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这套急救体系,源自2023年5月临安创新推出的急救“临”距离机制——打通120、110、122等信息孤岛,将“急救侠”纳入数字化调度,运行以来,“急救侠”先于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比例高达77%,成功施救292人。

    大山里,来的还不止“急救侠”——龙岗镇的流动巡回诊疗车每月进村、湍口镇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岛石镇的居民实现“云诊疗”。两年多来,临安构建起“急救侠抢时间、流动医院送服务、数字医疗强管理”的三维体系,已覆盖165个医疗薄弱村,服务75万人次。该机制入选2024年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