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梅雨季警惕中暑!有人在骑车时突然晕倒,一查是热射病

    潮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李煦2025-06-25 08:35全网传播量45.9万
    00:00
    00:00
    01梅雨季首例热射病:74岁王大爷骑行途中昏迷,心跳骤停,经8分钟全力施救脱离生命危险,最终确诊为经典型热射病,经及时治疗后康复出院,未留后遗症。
    02热射病致死率高: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致死率达20-80%,幸存者可能遗留后遗症,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王大爷属于经典型。
    03梅雨季成高危天气:梅雨季高湿度是“隐形杀手”,即使气温未达35℃以上,也可能因汗液蒸发受阻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尤其高危。
    04热射病易误诊:部分热射病导致的休克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患者往往没有典型中暑症状,今年王大爷是首例因热射病引发心脏问题的患者。
    05预防热射病要点:识别危险信号,科学急救,高危人群重点防护,如老年人安装温湿度计,慢性病患者避免闷热环境,户外工作者避开高温时段并补充电解质。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的杭州正处于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人感到不适。然而,还没有出梅,正式迎来高温天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接到了今年首例热射病患者。

    骑行途中突然昏迷

    生死8分钟惊心动魄

    这天下午5点多,74岁的王大爷(化名)骑车出门时毫无预兆地从车上栽倒,晕倒在路边不省人事。路人见状,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上救护车。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在救护车转运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途中,王大爷心跳骤停,自主呼吸也随之消失。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抢救。抵达市一医院急诊科后,救治团队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并实施气管插管通气。经过8分钟全力施救,王大爷的大动脉终于恢复搏动,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病情扑朔迷离

    心脏检查竟揪出“真凶”

    入院检查时,王大爷的状况让医生捏了把汗:高烧39.8℃,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提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心内科副主任杨建敏主任医师考虑患者存在热射病,不排除合并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安排急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却发现王大爷的心脏并没有致命性损伤,经过反复研究和排除,最终确诊他患上了热射病!

    医院供图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分为劳力型(青壮年户外作业、运动时发病)和经典型(老年人、体弱者在闷热环境中发病)。王大爷正是属于后者,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热射病的致死率极高,达20-80%,幸存者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幸在后续及时治疗后,王大爷终于被抢救回来,体温也降到了38度,呼吸心率终于趋向平稳,也开始恢复意识。经过几天住院治疗后,王大爷顺利康复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

    梅雨季也是高危天气

    让王大爷和家属都感到不解的是,明明当天都没出太阳,怎么就会得了热射病呢?

    杨建敏介绍,很多人以为只有烈日暴晒才会中暑,其实梅雨季的高湿度才是“隐形杀手”!梅雨季由于湿度高、体感闷热,即使气温未达35℃以上,仍可能因汗液蒸发受阻,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当空气湿度超过60%,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散热,热量在体内越积越多,加上大家往往不重视,对避暑概念单薄,不知不觉就可能发展成热射病。

    更可怕的是,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浑身乏力,像王大爷这样,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累”,根本没意识到危险临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等群体尤其高危。

    易混淆

    这些“陷阱”要当心!

    “每年梅雨季,我们都会接诊因热射病引发心脏问题的患者。”杨建敏主任无奈地说,“这类患者往往没有头晕、呕吐等典型中暑症状,很容易误诊,今年王大爷是首例。”

    部分热射病导致的休克在临床上很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混淆,甚至同时存在中暑和急性心肌梗死。

    接下来出梅后,气温会急剧上升,热射病的诱发因素又大大增加,“一旦出现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千万别硬扛,立刻就医!”杨建敏反复强调。

    预防热射病

    这些一定要“刻进DNA

    识别危险信号:当出现精神不振、头晕乏力等轻微不适,马上转移到阴凉处,快速降温,如解开衣物,温水擦拭身体,冰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同时要及时补充电解质。

    科学急救是关键:发现他人中暑,迅速移至通风处,解开衣扣散热,用湿毛巾降温,并立即拨打120。

    高危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对高温不敏感易忽视身体不适,最好安装温湿度计监控室内环境,确保室温舒适、空气流通,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慢性病患者需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遵医嘱调整药物(部分降压药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户外工作或活动者应避开高温时段,每小时休息10分钟并补充电解质水,穿戴透气防晒衣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1)
    花花的世界 · 2025-04-30 00:48 · 浙江绍兴回复4
    局部阵雨=随机惊喜?说不定还能看彩虹
    潮新闻小编 · 2025-04-30 00:57回复
    啊对对对,高温里面看彩虹,别有一番滋味~
    最新评论(37)
    爱浙潮 · 2025-04-30 12:27 · 浙江金华回复
    五一假日,热力十足,热情洋溢,让你汗如雨下,让你乐不思归。
    潮客_LY57 · 2025-04-30 05:23 · 浙江嘉兴回复
    雨水“休假”,太阳“加班”,原来太阳公公才是最敬业的“劳动模范”😄
    潮客_夏天的风 · 2025-04-30 02:32 · 浙江杭州回复
    五一假期,晴多雨少和高温
    潮客_wcp754 · 2025-04-30 01:29 · 浙江宁波回复
    注意天气变化
    路还长、天会亮 · 2025-04-30 01:28 · 浙江杭州回复
    杭州这天气,短袖加雨衣才是王道,时髦又实用
    萌萌的小兔 · 2025-04-30 01:17 · 吉林长春回复
    高温有点吓人,空调电费又要飙升了...
    乌龟Turtle · 2025-04-30 01:07 · 河南郑州回复
    希望别下雨,计划去西湖边散步呢~
    安然逸心 · 2025-04-30 00:57 · 四川成都回复
    今年五一气温偏高,建议大家注意防晒补水
    潮客_eg7rhj · 2025-04-30 00:47 · 浙江杭州回复
    预报很详细,提前知道行程更安心
    樱桃cherry · 2025-04-30 00:36 · 浙江杭州回复
    为啥每次假期都得担心天气和交通问题呢
    潮客_24qw4w · 2025-04-30 00:33 · 浙江杭州回复
    记得备好降温神器,别被热浪包围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闷热、潮湿,他们扎堆去这个门诊就诊
    67岁阿姨体内抽出奶茶样汁水!医生提醒:不是所有肚子痛都是胃痛
    白癜风?误会大了 夏天身上白斑多半是“汗斑菌”在捣蛋
    身体出现的细微变化很可能是疾病信号!夏天到来,更要引起重视
    夏天出现低钾是正常情况吗?医生提醒,高血压人群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