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5日)下午3点30分左右
浙江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
查分在即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
都可能经历期待、紧张、焦虑
甚至恐惧的情绪
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结果?
如何调整情绪,规划未来?
希望这篇心理科普文章
能给你一些支持和方向
查分前的常见心理状态
焦虑型
表现:
不断刷新查分页面、反复回忆考试细节、失眠、食欲下降。
心理原因:
对未知结果的恐惧,认为成绩与未来乃至整个人生绑定。
应对建议:
✅ 转移注意力,做些轻松的事(运动、看电影、和朋友聊天)。
✅ 练习深呼吸或正念冥想,缓解紧张情绪。
逃避型
表现:
故意避开查分时间,不愿讨论成绩,甚至拒绝接受结果。
心理原因:
害怕失望,担心辜负他人期待,自我价值感与成绩绑定。
应对建议:
✅ 告诉自己:“成绩只是人生的一站,不是终点。”
✅ 找信任的人陪伴查分,减少孤独感。
过度乐观型
表现:
坚信自己一定考得好,对可能的失利毫无心理准备。
心理原因:
心理防御机制,避免面对可能的失败。
应对建议:
✅ 适当做心理预案,避免结果不如预期时情绪崩溃。
成绩公布后,如何调整心态?
如果成绩理想
✅ 允许自己开心,但避免过度炫耀,以免给他人带来压力。
✅ 感谢自己的努力,同时思考接下来的规划(选学校、专业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
✅ 接纳情绪,允许自己难过。失望、悲伤、愤怒都是正常的,不要压抑情绪,但可以写日记、找朋友倾诉,或通过运动释放压力。
❌ 灾难化思维。不要陷入“我的人生完蛋了”“我让父母失望了”等极端思维中,要相信:高考失利只是暂时的挫折,人生还有很多机会;比起一次考试成绩,父母更在意的是你的健康成长。
给家长的建议
❌ 过度关心成绩。
不要急于询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别人考的怎么样?”
不要对孩子说“你要是再多考XX分,就能上XX了”这类“安慰”,这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确实没考好,让大家失望。
尽量用“这段时间辛苦了,想吃什么?”等话题转移孩子注意力。
✅ 关注孩子情绪,而非单纯评价成绩。
如果孩子欣喜若狂——
首先给孩子肯定和祝贺,但也要提醒孩子:这只是阶段性的成绩,还是要为未来大学生活作准备。
不能让孩子长期处于亢奋放纵状态,否则可能染上不良习惯,比如沉迷网络、乱花钱。可以帮助他提高生活技能,比如学车、学一门外语。
如果孩子情绪低落——
不要说“别难过”,而要耐心倾听与陪伴,告诉他“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支持你”。对于不甘心别人比自己考得好的孩子,可以告诉他:别比别人,比自己,这次你只是做错了题,而不是错了整个人生,要相信未来。
家长自己要先保持淡定,不要喝闷酒,更不要相互指责,别让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
如果孩子只想独处,可以给予尊重,让他安静独处一会儿,但是要关注他的安全。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状态,比如睡眠紊乱、食欲不振或头痛、心悸等心理压力躯体化表现。如果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明显影响正常生活,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帮助孩子规划未来。与孩子一起分析现实情况,围绕孩子想做什么(兴趣方向)、能做什么(分数、家庭环境等)来选择学校、专业。同时引导孩子以后做具体的事情(如考研、读博)来“翻盘”。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愿,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
高考是重要的里程碑
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分数
而在于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和心态
无论成绩如何,请记住
你的价值,远不止一张试卷
未来很长,你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