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人文沙龙举办沈苇新诗集《水上书》分享会

潮新闻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胡晓敏2025-06-24 04:26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6月22日下午,无界人文沙龙在杭州滨江区举办沈苇新诗集《水上书》分享会,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沈苇等70多人参加,4至18岁孩子朗读《水上书》诗作,赢得掌声。
02沈苇《水上书》以“诗路”为主题,分四辑,创作时间4年多(2020—2024年),共130多首原创诗作,赓续江南传统、重塑诗路文化,视角独特,将自然、历史等融为一炉。
03沈苇以《诗路与丝路》为题通过及影像分享创作经历,称诗集是历和吟、、记忆和想象的产物,创作要有计划性又要跳出计划,创作期间还写了其他主题诗歌和。
04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赵思运对《水上书》做学术点评,认为其具有“大文化诗歌”特点及强烈当代意识,遣词造句朴素精准,观察敏锐细致,体现丰厚文化底蕴。
05无界人文沙龙由星创视界·宝岛眼镜和ByWP(百德彼)共同设立,沈苇另一部诗集《沙之书》6月18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发,精选35年(1989—2024)新疆题材诗作140多首,两部诗集践行其跨文化“混血写作”理念。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22日下午,无界人文沙龙在杭州滨江区举办了沈苇新诗集《水上书》分享会。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诗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秋伟,诗人、诗评家赵思运,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沈雅屏,星创视界·宝岛眼镜浙江区总经理陶建国,北京思柏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爱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70多人参加。

活动现场

诗人艾龙主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首先登场的是4至18岁四个年龄阶段的四位孩子,分别朗读《水上书》中的《弹歌》《运河之岸》《雁荡夜游》《古海塘》等诗作,孩子们用或稚嫩或成熟的音色、充满朝气的朗读,表达自己对诗独有的理解,也在自己内心播下爱诗的种子。他们的朗读赢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沈苇的《水上书》以“诗路”为主题,分“孕·浙东唐诗之路”“运·大运河诗路”“韵·钱塘江诗路”“蕴·瓯江山水诗路”四辑,创作时间4年多(2020—2024年),共计130多首原创诗作。它是对江南传统的赓续,又是对诗路文化的重塑。这本新著是沈苇献给自己“第一故乡”的一份诗歌礼物,他的写作视角独特,有着“游子与归人”“以蜃楼看海市”的发现,将江南的自然、历史、人文、现实、日常融为一炉,写出了和风细雨、小桥流水下的“山魂海魄”,写出了“太江南”中的“另一个江南”。

活动现场

在分享会现场,沈苇以《诗路与丝路》为题,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图片及诗电影、诗动漫、AI视频等影像作品,分享《水上书》创作经历,畅谈“有界与无界”“文学与视野”的关系等问题。他说:“我离开故乡三十年,中间是断裂的,对故乡不熟悉,为此这些年我走了浙江很多地方,故乡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是一种“陌生化”的显现和再现。这部诗集是游历和行吟的产物,也是阅读、记忆和想象的产物。”

沈苇

在回答热心读者的提问时,沈苇说,诗歌创作既要有计划性,在一定时间段内要深入挖掘某个主题,但又要跳出计划、不受计划的限制,要让自己的写作产生“意外”,如他在创作《水上书》期间,同时创作了《论诗》和《论诗·二集》,以及以西域、沙漠、大洋洲、巴尔干半岛等为主题的一批诗歌和散文。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诗歌评论家赵思运对《水上书》做学术点评。他深入分析沈苇《太湖》《七条小巷》等诗作,认为《水上书》具有“大文化诗歌”的特点,同时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遣词造句朴素、精准,十分接地气,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敏锐而细致入微,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活动现场

无界人文沙龙由星创视界·宝岛眼镜和知名设计师品牌ByWP(百德彼)共同设立。据悉,沈苇的另一部诗集《沙之书》已在6月18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发,诗集精选35年(1989—2024)新疆题材诗作140多首。《水上书》和《沙之书》践行沈苇跨文化“混血写作”的诗学理念,形成“水与沙”“诗路与丝路”的互动和呼应。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行吟江南,朝圣诗路 | 鲁迅文学奖得主沈苇《水上书》上市
富春江畔寻文脉,“新水经注”项目首部作品《富春江地理志》首发
文心大讲堂|沈苇:用“一粒沙”看“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