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一滴水的力量⑭|新公司让乡村活起来

    潮新闻 记者 蒋慎敏2025-06-23 03:50全网传播量4.3万
    00:00
    00:00
    012019年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首开先河,联合周边乡村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及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由各村共同出资并招聘年薪18万元职业经理人,此举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以公司化运营助力农村发展。
    02大下姜振兴有限公司虽专职人员少,但主营农产品售卖、教育培训和乡村旅游三大业务,通过整合和品牌建设统一运营,打破以往低小散局面,成功推出蜂蜜、山茶等优质农产品,打响大下姜品牌,实现资源集约发展。
    03公司通过系列运作提升农产品品质,如地瓜干标准化生产获SC标准进商超,并邀请专家指导选种管护。同时,针对民宿服务意识陈旧问题,计划建立新评比机制提升食宿质量,改变村民依赖思维,增强竞争意识。
    04公司成立首年实现经营收入317万元、利润40余万元,后利润规模连年涨,但总经理强调社会效益优先。如端午节粽子供不应求时,公司拒绝贴牌建议,定标准请农户包制,既保障质量又让农户增收,山茶油等农产品成主要增收来源。
    05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公司化、市场化、标准化手段,打破集体经济增长瓶颈,激活农村要素潜能,实现强村富民。其创新入股联营、职业经理人等举措,为乡村经营层级提升、产业兴旺推进、缩小“三大差距”提供新思路。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如果从商业角度去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很另类很特别,但却很牛。

    要说这公司大吧,其实真正专职的人员,不过寥寥数人;可要是说它小,它却主营淳安县大下姜范围的农产品售卖、教育培训和乡村旅游业务。

    作为实体公司,自然是要追求利益。但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却有这样一番定义:相比于经济效益,公司对山村乡亲新经营理念的植入才是更重要的。

    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家带领大家一起富的公司。

    乡村经营的创新开局

    偶尔会有朋友调侃黄立法,说多年后的淳安志书里会多一位“乡土明星”。

    2019年,正是浙江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首开先河,由下姜村和周边乡村共同组成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并组建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由大下姜区域各村共同出资,并向全国招聘职业经理人,开出18万元年薪。黄立法辞去高薪工作回到淳安老家,在20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村产业不再是简单的体力活,更是一项要求综合素养的智力活。这也使得全国各地农村招聘职业经理人的新闻屡见不鲜。

    2019年4月1日,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其中就有“农业经理人”。

    如果要下一个定义,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或独资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都可以被称为农业经理人。但因为面向农村,股东又是集体经济组织,这也注定了这个职业和普通的职业经理人既有相同方面,也有特别之处。

    “我们也是摸索着干,所以在人员配置上比较保守,还是要先探出一条路来。”黄立法笑着说,自己上岗好几个月才脱掉了“光杆司令”的帽子,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半后,连他在内只“扩张”到四个人。但人少不代表舞台小,背靠着特殊的“股东”们,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能做的事情非常多。

    目前,公司主营三大块业务:农产品售卖、教育培训和乡村旅游;主要方式是通过整合和品牌建设,统一运营;目标是切实为农户带来增收。

    以上都是显性的,而在更深层次,农业经理人和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是思维的改变——让乡村经营发生了根本性裂变,许多“共富工坊”随之兴起,区域共富品牌更是越来越响亮。

    图片由淳安提供

    “圈粉”无数的系列运作

    公司通过系列运作,加入共富队伍的“吸粉”力越来越强。

    自白马地瓜干实行标准化、品牌化运作后,“大下姜”对其他农特产同样推行统一种植、收购、加工和品牌包装销售,严把质量关,并邀请浙江省农科院专家指导选种、管护,对种植生产技术进行提升和推广。

    标准化生产后,拿到SC标准,达到进商超的门槛,乡村产业才有底气闯市场。

    几年来,公司将域内农产品整合开发,建立销售渠道,利用统一的大下姜品牌进行宣传推介,改变了以往低小散的局面,先后推出蜂蜜、山茶油、地瓜干等优质农产品,成功打响了大下姜品牌。

    拿民宿来说,村民的服务意识还比较陈旧。目前,村里对民宿实行轮流派客、统一定价制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民依赖的思维惯性。“依赖轮流派客,农户的竞争意识就弱了,提升服务的动力也不足。”黄立法认为,下一步要建立新的评比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提升食宿质量。

    “原来只是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组织变革,实现了资源集约发展,让大家看到了别人,看到了整体,发展起来有底气。”枫树岭镇党委书记余慧梅说,正是有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和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大下姜区块的乡村和农民的想法都有了改变。如今,大下姜与安阳、里商、石林等乡镇联动发展的气势越来越高涨。

    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包装地瓜干。图片由淳安提供

    广泛受益扬起张张笑脸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来说,建立标准、打响品牌,自然是为了利润。

    某种程度上,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也不例外。成立第一年,公司实现经营收入317万元、利润40余万元,作为股东的每个村都有了分红。2021年,公司年利润101万元,到了2023年已突破300万元。

    利润规模连年涨,但总经理黄立法却是这么说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对我们公司来说,社会效益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因为给村民农户带来实打实的收益,才是我们一定要保持的初心。”

    他举了个例子,端午节时,大下姜牌的粽子供不应求。市场反应如此之好,也有人建议,从嘉兴等地进货来做贴牌。贴牌肯定能带来不菲的利润,但“股东”们和县里领导们却都觉得不行。

    于是,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我们定好标准,要包多少料、煮多长时间,后道把控质量关,然后请农户来包,计件,7毛钱一个。虽然这样肯定没有贴牌卖得多、赚得多,但达成了我们的目的——保障了我们品牌产品的质量,又让农户直接赚到了钱,大家心里都乐了。”

    如今,山茶油、地瓜干、红高粱酒等已成为大下姜区域的主要增收农产品,特别是通过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采取“党建统领、帮带共富”发展模式,实施以“我们一起富”行动为载体的强村帮弱村、先富帮后富计划,村民增收成效明显。

    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解决更多村民的痛点,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因为,这家公司就是要带着乡亲们奔向共富目标的。

    【启示】

    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的“强村富民”公司是为乡村振兴而设,为产业兴旺而立。其形式主要是用公司化、市场化、标准化的手段,打破集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收益来源结构单一,增长空间受限等发展瓶颈,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能,最终实现强村富民。公司由镇属企业和村集体组织共同出资组建,通过创新入股联营、职业经理人等改革举措,服务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蹚出一条联农、带农、帮农的新路子,为提升乡村经营层级、推进产业兴旺、缩小“三大差距”激活了“一池春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一滴水的力量——淳安县乡村振兴共富故事选萃
    相关新闻
    一滴水的力量⑬|法子多多的黄立法
    一滴水的力量⑫|药香里的“秘方”
    一滴水的力量⑪|“艾”在这里情更浓
    一滴水的力量⑩|树上香果树下“黄金”
    一滴水的力量⑨|红高粱串起红日子
    一滴水的力量⑧|白马地瓜干成为农品“黑马”
    一滴水的力量⑦|新业态带旺烟火升腾诗意
    一滴水的力量⑥|“共富指导员”成了香饽饽
    一滴水的力量⑤|一条断头路的“命运”
    一滴水的力量④|一根面“卷”出幸福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