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新传·变革者⑤丨资本市场上的浙商新贵,是个“传统”的人

潮新闻 记者 施力维 顾雨婷2025-06-22 09:49全网传播量121.1万
00:00
00:00
01浙江长盛轴承总经理褚晨剑布局新能源与机器人产业。不到一年股价从10多元飙涨至117元,其带领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坚守制造主业,通过轴承制造切入新市场,目前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收入占公司营收80%。
02褚晨剑变革长盛轴承,带来新“画风”。2019年作为年轻人进入董事会,此前在合资车企有任职经验,面对工程机械市场景气度下滑,他通过市场调研,以轴承材料研发和量产制造能力优势,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曾一年出差超100天积累客户资源。
03长盛轴承借新能源汽车契机实现新品量产。2020年,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因国外轴承合作商受阻,库存告急,长盛轴承多轮调整方案,8次批量试制后不到半年顺利量产,体现了企业传统优势沉淀与工艺创新迭代。
04长盛轴承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顺势而为占先机。2023年行业热情点燃,其自润滑轴承适配机器人,2024年初与做耐久测试的创业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提供长期配套,2024年底机器人大热,公司走到舞台中央,但机器人轴承零部件营收占比低。
05褚晨剑重估“传统”价值,认为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嘉善自润滑轴承有30多年历史,涌现多家上市公司,长盛轴承因务实创新、勇于变革受关注,褚晨剑以高尔夫运动比喻,强调轴承制造虽传统但创新边界广阔,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晨剑(左一)慰问员工。

不到一年,股价从10多元一度飙涨至117元,总部在嘉善的浙江长盛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炙手可热的上市公司之一。

资本市场的热情,让总经理褚晨剑感到有些意外。正是这位刚过40岁的新生代企业家,布局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想炒作,等热度降降。”今年初,众多媒体邀约采访,褚晨剑婉拒了。进入5月,市场趋于冷静,公司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发布,褚晨剑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

长盛轴承“意外”走红,偶然中有必然。轴承是嘉善的传统优势产业,长盛轴承坚守主业的同时,主动求变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顺势而为拓展机器人产业……在新与旧的碰撞中,企业焕发生机。

许多人说,褚晨剑是“传统”的弄潮儿,让传统制造走到聚光灯下,企业走出新的增长曲线。他确信,长盛轴承走红,看涨的不仅是一家制造企业的市值,还有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晨剑。(受访者供图)

董事会来了年轻人

一身蓝色条纹西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褚晨剑匆匆赶来,比约定时间晚了一小时,连声道歉:“有几个新客户在对接。”

褚晨剑是以变革者的形象,出现在长盛轴承的。2019年,董事会来了个年轻人——西装革履,带着书卷气的他,给成立20多年的长盛轴承,带来了些许不一样的“画风”。

这也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志华所期望的。褚晨剑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多家合资车企的技术、市场部门有任职经验。孙志华是褚晨剑的岳父,力邀其回家乡嘉善工作。

当时,长盛轴承亟需一场变革。

由于主要配套的工程机械市场景气度下滑,企业面临挑战。褚晨剑拿到当年的公司年报,营收增速放缓,利润率下滑……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完全新辟赛道投资新行业,还是继续扎根主业开发新轴承,当时董事会有过一系列讨论。褚晨剑给出的答案是,坚守制造主业。

“我们的创新逻辑是从市场的需求为起点,依靠自身优势做产品研发。我们的优势在轴承材料研发和量产制造能力上。”褚晨剑说,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市场调研,估算新产品的可替代市场空间。

这个年轻人没有另起炉灶,而是通过企业最传统的轴承制造切入新市场。崛起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轻量化、高性能轴承有巨大需求,成为褚晨剑的主攻目标。

汽车产业和工程机械在供应链上有共同特点,两者都是利用材料技术和制备工艺实现自润滑、免维护等功能。产品经长时间认证后,企业会批量采购新产品,准入门槛高。但与工程机械相比,汽车产业规模化程度更高,更考验企业的产品良率和量产能力。

过程是痛苦的。

“有些老的业务已经无法盈利,新的汽车供应体系还未进入。这意味着较长时间的纯投入。”褚晨剑说。

加入公司头两年,褚晨剑压力很大,为了开拓新客户,他一年出差超过100天。出的差,没拿到多少直接订单,但却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在日后派上了大用场。

2020年,长盛团队接到“求救”电话。一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因国外轴承渠合作商道受阻,库存告急,找到长盛轴承希望尽快量产替代。为此,褚晨剑和团队多轮调整方案,常常忙到深夜。8次批量试制,不到半年项目顺利量产。

“最快乐的事,就是看到新品量产。”褚晨剑说,“企业做10万个零件一致性没问题,但1000万个呢?一致性背后靠的是传统优势的沉淀、工艺的创新迭代,企业的持续投入。”

目前,公司营收中来自汽车及工程机械行业占总收入的80%,汽车行业收入近年来不断增长。

这些年市场的摔打,让褚晨剑对创新有了更务实的理解。他摆出两组数据,日本滑动轴承同行企业人均创造产值是180万到200万,而长盛轴承目前在人均150万左右。“坚守传统,创新空间还很大。”他说。

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供图)

传统不是保守

实际上,许多人了解长盛轴承,不是因为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建树,而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

在深耕汽车产业之后,褚晨剑着手带领公司拓展新的目标。选定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热门上市公司,褚晨剑认为更多靠的是“顺势而为”。

“传统不是保守。”褚晨剑说,这个“势”,既是国家政策、行业走向之势,也是时代风口、用户需求之势,看准了,就要在“起势”之初果断切入,占得先机。

2023年,美国、中国多家企业陆续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点燃行业热情。长盛轴承主营自润滑轴承,这种轴承不必添加润滑剂不需要滚珠,像人的“关节”,很适配机器人。

当时,人形机器人规模还不大。但褚晨剑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合作伙伴。

2024年初,团队走进杭州滨江一座略显简陋的小楼时,突然窜出几条上下楼梯的机器狗,吓了大家一跳,“几个年轻人出来解释,在做耐久测试。我看楼梯都蹭坏了”。

这家公司正在优化人形机器人,但有些“关节”用的还是传统滑动轴承,寿命较短。长盛轴承团队当即提议,用自润滑轴承替代,更加长效“丝滑”。当时,这家创业公司规模一般,也不算太出名,单纯从经济效益看,产品订单不会太大。

要不要投入资金,做定制化开发?问题抛给了褚晨剑。“这个团队做事很踏实,大家一拍即合。不管规模大小,我们重视每个有潜力的客户。”褚晨剑提议双方共同研发,长盛轴承愿意投入资金提供长期配套。

2024年底,人形机器人大热,投资者很快发现,供应链上的长盛轴承,让这家企业走到了舞台中央。

最忙碌时,一天有30多家投资机构来调研。“会有很久不联系的亲朋好友来电话,让我请客。”褚晨剑这才知道,公司股票又涨停了。

合作伙伴、客户更关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有改变。

“一切都没变。”褚晨剑还是那个坚守“传统”的人,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个人的工作重点没有改变。

褚晨剑坦言,机器人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但其轴承等零部件领域的营收,依赖于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发展。现阶段,机器人处于不断的迭代更新当中,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长盛轴承其后多次在公告中提到: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销售,但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低(不足1%)。

“我们沉下心来,把轴承做好,轴承的品质每提高一个维度,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产业的竞争力就会向前一步。”褚晨剑清醒看待眼前的火热。

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重估“传统”价值

长盛轴承的发展,再次印证了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

今年,嘉善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自润滑轴承在嘉善有30多年发展历史,涌现了多家上市公司。这两年,媒体前往嘉善采访次数虽多,但该产业较少被提及。“大家可能更关注聚光灯下的前沿公司,轴承有些传统了。”这名干部说,“但今年,许多媒体来到嘉善,都会点名去看长盛轴承”。

对于这个变化,褚晨剑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传统的价值所在,只要务实创新,勇于变革,就能挖掘出蕴藏其中的新质生产力。”褚晨剑说。

工作之余,褚晨剑会经常练习高尔夫球,他用这项运动做了形象的比喻。

高尔夫球有很多杆种和姿势,不同的距离要准确使用不同的球杆和姿势来击打。新手学习开球从100码提升到150码,是很大的进步。大家会记住自己的习惯,打起来会非常舒服。但在这个基础上再走10码,就得重新换一种套路。

“就像打高尔夫,只要还在球场上,我就在坚守传统,但根据击球距离不断调整姿势更换球杆,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区的创新过程。”褚晨剑说,“轴承制造有2000多年历史,确实是传统的,但创新的边界仍然广阔。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发展,需要轴承这样的产业基础做支撑,从商业逻辑上看,我们是朝阳产业”。

采访快结束时,褚晨剑回答完所有问题,抬头很认真地问了记者一个问题——“觉得我们怎么样,浙江有哪些优秀制造业企业推荐学习?”

今年年初,“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板块迅速拉升,他们背后有不少“传统”的浙江企业强势进入人们视野,它们有做轴承的、做铝件的、做冷凝器的,都是几十年如一日。

市场,已然回答了这位“传统”的弄潮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创业者新传
相关新闻
创业者新传·变革者④养了三十年牛的“牛人”朱立科:“一鸣”还想再惊人
创业者新传·变革者③丨浙江“乡村爱迪生”说:我的灵感来自生活
创业者新传·变革者①丨创业30多年,“领带大王”不戴领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