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夏至共赏清雅艺术!“衡山遗韵”鉴赏天一阁文徵明行草手稿

    潮新闻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王伊婧2025-06-22 07:02全网传播量60.1万
    00:00
    00:00
    016月20日,“天一真赏”活动举行,五十余位观众相聚欣赏书画佳作,感受传统艺术魅力。活动以“衡山遗韵”为主题,选取馆藏文徵明书画碑帖鉴赏。
    02文徵明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与祝允明等并称“吴中四才子”“吴中三子”。其作品众多,主持吴门风雅数十年,对后世影响深远。
    03活动邀请苏州大学蔡春旭老师解读文徵明行草手稿卷。此卷成书于1515年左右,为早期行草作品,书风轻松随意,具有艺术价值,且可成为文献校勘底本,亦具极高历史价值。
    04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参与交流,包括书画艺术家、收藏家等。他们从不同视角分享观看感受与鉴赏经验,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05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未来将持续举办“天一真赏”系列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文物研究,让传统艺术鉴赏更贴近民众,提高公众艺术修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20日,在阵阵蝉鸣声中,“天一真赏”活动举行。昼锦堂内清爽宜人,五十余位观众相聚于此,静静欣赏书画佳作,共同感受传统艺术的高雅精妙。

    “天一真赏”活动现场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作璧,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号衡山居士,明代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从沈周学画、从史鉴学诗文、从李应桢学书,又得到吴宽的器重,专心致志从事诗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子”。文徵明作品有《自书雪诗卷》《游天池诗卷》《自书诗卷》《石湖烟水诗卷》《赤壁赋》《滕王阁序》等

    文徵明行书手稿卷(局部)。天一阁博物院藏

    众所周知,文徴明是明代书画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主持吴门风雅数十年,承其画风者自明至清绵延不绝。该活动以“衡山遗韵”为主题,选取了数件馆藏文徵明书画碑帖作为鉴赏对象。其中,一件行草手稿卷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它身上存在不少谜团:这份手稿由文徵明书于何时?他写了什么内容?是份草稿还是定稿吗?手稿的书风与常体有何区别?这份手稿究竟有什么价值?

    苏州大学蔡春旭老师解读手稿

    为此,天一阁特地邀请到苏州大学蔡春旭老师,带领大家一同观赏书画原作,并细致解读这件珍贵手稿。蔡春旭老师对明代吴门的书画艺术和鉴藏活动,尤其是文徵明及其家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首先介绍了文徵明的生平、师承与交游。从存世作品来看,文徵明能诗善文,书画双绝,可谓是“全才”。

    “天一真赏”活动现场

    天一阁藏此卷行草手稿成书于1515年左右,为其早期的行草作品,比较少见。由于是手稿,书风与一般书作信札稍有不同,书写更为轻松随意,结体更为小巧灵活,更能传递出书者的情绪,体现文氏书法的艺术价值。

    “天一真赏”活动现场

    从所书内容来看,此卷可分为两篇,一为《三学上陆冢宰书》,另一为《祭土地文》。此二文虽已为《甫田集》所录,但细看手稿上有一些修改痕迹,且个别字与文集比对有所出入,因此该卷可成为文献校勘的底本。除文献价值外,此卷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如《三学上陆冢宰书》是文徵明写给同乡前辈、吏部尚书陆完的贺信,除体现二人的交往外,更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学校生员激增与狭窄的科举、贡举晋升渠道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研究明代科举和教育制度史的重要文献。文徴明从自身科考的经历与感悟出发,逻辑清晰,例证有力,情感恳切,提出了要求改革的呼声。

    “天一真赏”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听完蔡春旭老师的分享后,在场观众也积极参与交流。他们当中既有书画艺术家、收藏家、研究者,亦有艺术爱好者和文博志愿者。多位观众从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出发,分享了观看感受与鉴赏经验,并就文氏书风的形成与演变、明代苏州与宁波两地文人之间的交游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场观众积极参与交流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一阁将持续举办“天一真赏”系列活动,依托馆藏精品文物和天一阁文化品牌,搭建起一个艺术爱好者、研究者、书画家、收藏家等可以共同交流、激发思想碰撞的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有别于一般展览、讲座的活动形式,在推动深入挖掘研究馆藏文物的同时,也让传统艺术的鉴赏与学习变得直观深刻,更贴近当代民众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公众艺术修养和美育水平,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