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实践系列报道之二:岱山海上文明轻骑兵踏浪送服务

潮新闻 记者 郑元丹 通讯员 傅园园2025-06-21 23:32全网传播量9500
00:00
00:00
01日前,岱山县“海上文明轻骑兵”走进东沙镇司基村,送演出送服务,获村民点赞。此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岱山成风景线,以“浙风十礼”为引领,打造“仙岛岱山,有礼有我”品牌,满足偏远地区老年群众需求。
02“海上文明轻骑兵”以船为媒、以海为路,每月奔赴偏远岛屿村庄,用文艺、宣讲、公益服务编织文明纽带。他们搭起“移动文明市集”,自编文艺节目,转化政策理论为“海味宣讲”,让文明实践浸润人心。
03岱山乡音艺术团是“海上文明轻骑兵”骨干团队,团员们在队长带领下走进秀山岛,送上文明乡风类节目。“海上文明轻骑兵”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全县有24支队伍共1166人。
04在岱山县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推广海上垃圾分类,“垃圾不落海”理念深植渔民心中。两年来岛上累计回收渔用废电池近5万节、各类垃圾超百吨。
05“海上文明轻骑兵”创新推出“微阵地”服务,如船上设“海上图书馆”,联合“青骑联盟”将绿色骑行与文明宣传结合。这些举措激活8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诗意生活与文明风尚交相辉映。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日前,岱山县30余位“海上文明轻骑兵”走进东沙镇司基村,给村民送演出送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文明新风。“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又学习了‘节庆崇简约,办酒不铺张’的文明新风,期待他们下次还来。”司基村余玉花老人对这样的文明宣传形式连连点赞。

“海上文明轻骑兵”走进东沙镇司基村。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岱山,这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岱山县以“浙风十礼”为引领,精心打造“仙岛岱山,有礼有我”文明实践品牌,满足偏远地区老年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海上文明轻骑兵”的志愿队伍以船为媒、以海为路,将文明新风与便民服务播撒至岱山县每一座偏远岛屿、每一个偏远村庄。这支依托“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组建的团队,每月如候鸟般奔赴长涂岛、大峧山、衢山岛等地,用文艺、宣讲、公益服务编织起连接山海的文明纽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海里”。

“海上文明轻骑兵”走进岱山县衢山岛。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到一处,团队便搭起“移动文明市集”。越剧《送花楼会》的婉转唱腔回荡在海岛文化礼堂里;“浙风十礼”知识竞赛吸引老少踊跃参与;家电维修、义剪义诊的摊位前每次都排起长队。他们每月根据“浙风十礼”的不同主题自编文艺节目,也将党的政策理论转化为渔民听得懂的“海味宣讲”,让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岱山乡音艺术团是“海上文明轻骑兵”的骨干团队,前段时间,团员们在60岁的队长郑萍娟的带领下走进秀山岛,为当地村民送上了包含越剧、说唱、快板等多重形式的文明乡风类节目。

“海上文明轻骑兵”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目前全县有这样的队伍24支共1166人。除艺术团的文艺骨干、热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以外,更有参与社会治理的“东海渔嫂”队伍。在岱山县长涂镇,船老大出海返港都有一个习惯,一靠岸就会将船上积攒多日的垃圾交到长涂镇金银渔嫂协会。在会长胡松素的带领下,这两年来岛上累计回收渔用废电池近5万节、各类垃圾超百吨。海上垃圾分类的“红、绿、蓝”三色网袋被金银渔嫂推广至每艘渔船,“垃圾不落海”环保理念深植渔民心中。

在文明实践的航程中,“海上文明轻骑兵”还创新推出“微阵地”服务。游客在岱山本岛至衢山岛的航线上,总是会对船上设置的“海上图书馆”赞不绝口。“海上文明轻骑兵”还联合青年“青骑联盟”,将绿色骑行与文明宣传相结合。这些举措让公共文化服务如星辰散落海岛,激活了8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推窗见绿、四季赏花”的诗意生活与“处处有志愿、人人享服务”的文明风尚交相辉映。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报要闻丨桐乡移风易俗共富基金撬动乡风文明
宋韵流芳焕新彩 粽香传情润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