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作为丹麦的首都,以其独特的夏日气息和对建筑界的热情成为了2023年7月第28届UIA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完美举办地。这次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和实践方式。CAH编辑部邀请多位建筑师,以“我与UIA”为题,分享他们在UIA大会及这次丹麦之行中的新发现与非凡体验。
本期笔者 | 许世文
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2023年7月1日-7日,我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UlA),会议期间参观考察了丹麦的第一、第二大城市——哥本哈根和奥胡斯,还走访了BIG和HLA两家丹麦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
城市之光
社会对建筑师的尊重
市区运河观光游船,哥本哈根
在会议间隙,我在哥本哈根新港码头乘坐了一趟市区运河观光游船。当游船悠然地驶离码头,沿着宁静的运河流淌,一幅城市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沿途,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建筑和美景交织,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一小时的游览中,为来自世界的游客提供了八种语言讲解。每当一座建筑显现在眼前时,有关建筑的历史、概况以及建筑师的名字便会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建筑师们的身影在城市中跃动,他们宛如舞者,以设计为旋律,谱写着城市的澎湃乐章。他们的作品如珍宝般镶嵌在城市的心脏,每当听到建筑师的名字和作品,我内心涌起无尽的敬意。这样的“讲解”不仅将“建筑·事件·人”带入大众视野,也是对建筑师们辛勤付出的华美礼赞,更是身体力行地启迪着当今的建筑师应有的社会责任。
02
设计融入多元街区
超级线性公园,哥本哈根
在城市的喧嚣中,街道扮演着熟悉而平凡的角色,也是居民生活中最为亲切的一幅画面。如果街区能被赋予舒适、浪漫等特质,通过合理规划,激发街道活力,使其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那么城市中的生活体验也变得更生动、多彩。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 Park)就是这样的案例,它将艺术、商业和生活巧妙地融合。根据功能,超级线性公园用颜色划分成三个区域:红色广场、黑色广场和绿色公园。
走在这条长约2.4公里的线性城市空间,你会感受到它与周边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这个公园不仅有传统的绿地,更融合了建筑、景观小品和艺术等元素,以独特的设计吸引着居民和游客。它充分利用地形营造各种休憩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宜人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线性公园将60多种多元文化背景的元素融入其中,这种融合让公园成为了一个真正属于社区的聚集地,吸引着不同族裔和文化背景的居民,共享这个多元的文化空间。
03
建筑的温情“革命”
洪亮钟声为谁敲响
Dokk1图书馆,奥胡斯
2015年6月开馆的Dokk1图书馆位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的海滨,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它有着现代化的综合性功能设施,集图书馆、市民服务中心、社会停车场和公共广场为一身。
步入图书馆,室内空间和精巧细节流露出设计师对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图书馆中庭空间中悬挂着的一根巨大铜管钟,它的管径约0.50米,长度约7.5米,重约3吨。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装置,然而通过讲解者的介绍,我才发现这是丹麦视觉艺术家Kirstine Roepstorff设计的名为“The Gong”的作品。每当有一个新生儿在奥胡斯大学医院的产科病房出生时,孩子的父母可以从医院的那一端按下按钮,与医院信息连通的这个装置便会被敲响。此时,市民们相拥欢呼,庆祝着新市民的到来。这座“The Gong”上刻有太阳图案和代表新生命的无限符号。
这样的设计也深深拨动了瑞士声音艺术家Andres Bosshard的心弦。他的项目“生命之钟的回声”(Echoes of the Bell of Birth)将“The Gong”的氛围感拉满,并扩展到奥胡斯的大街小巷。在几个星期内,类似“The Gong”的装置被安装在奥胡斯的45辆城市公车上。每当奥胡斯迎来一名新生儿,公车司机会收到提醒,并在公车内敲响装置,短暂地打开车窗,让钟声飘散到室外,与更多市民分享这份喜悦。这种精巧的设计让整座城市沉浸在祥和与温情之中。
洪亮的钟声为谁敲响?它是为奥胡斯的每位市民而敲响,更拨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园乐章。
哥本哈根所呈现的这些人文色彩很浓的设计作品,是理念与哲学观的自然渗透,让建筑不再只是冰冷的物体,而成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温暖存在,建筑不仅为城市带来新的形象与面貌,更为社会生活注入新活力、新灵感、新生命与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