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亩,约等于0.42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岛”上,能长出多少巨头总部?
15家细分行业龙头,其中包括4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浙江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5家省级“雄鹰企业”。这是桐乡给出的答案。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不过10余年的时间,一座“总部岛”就在凤凰湖边拔地而起,还一举成为嘉兴区域全球细分行业头部企业最密集的区块。桐乡,也因此荣膺全省首批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
站在凤凰湖南岸,向北眺望,林立的摩天大楼已然构成一幅摩登城市的风景画,让人有种置身大都市的感觉。
自凤凰湖开挖之日起,桐乡就锚定了要打造“城市CBD”的目标。2012年《桐乡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明确了桐乡将在凤凰湖北侧规划建设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发展区。
从政策的目光盯上这里时,总部的基因就种进了凤凰湖边的土壤里。短短10余年,桐昆、巨石、新凤鸣、华友、振石、新澳、双箭等15家头部企业总部大楼齐聚凤凰湖畔,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
凤凰湖总部基地,也成为桐乡这座城市能级提升的“加速器”。总部龙头在哪里,产业协同就在哪里。
刚下产线的巨石玻纤原材料,10分钟后即可抵达振石新材料产业园的编织车间。还有满载着产品包装所需辅料的货车也从洲泉、石门等地驶来。
“目前企业超90%以上的原材料均采购于桐乡本地,本土供应商数量已超100家。”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已形成涵盖原辅料、包材、加工件、五金等上下游各环节的本地配套企业集群,“半小时产业圈”也让振石创造了领先同行的“一周极速交付”模式。
当总部经济的“高端资源”与乡村振兴的“产业潜力”深度融合,强城的内涵不再局限于经济总量,更在于城乡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洲泉镇起家的桐昆,选择将总部落在市区,又在全市各镇(街道)落子10余家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让众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同样将总部安在凤凰湖旁的新凤鸣,大手笔投资200亿元的中鸿项目,其中项目二期、三期跨越洲泉、河山两个镇,不仅将为周边提供众多就业岗位,还将带动沿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眼下的桐乡,正通过总部的龙头效应,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的双向互动格局。
“振石控股集团总部大楼是企业面向未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起点。”诚如振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毓强在集团总部大楼落成启用仪式上所说,这些龙头企业正以凤凰湖总部基地为圆心,不断将“地瓜藤蔓”向全世界延伸,形成“总部在桐乡、基地在海外、营销在全球”的发展新格局。
刚果(金)、印尼、津巴布韦等海外项目多点开花,华友牢牢将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巨石将“地瓜”的藤蔓延伸至古老的尼罗河畔,让“玻纤之花”绽放于红海之滨……
华友刚果(金)项目
巨石埃及公司
振石印尼项目
在总部企业的带动下,桐乡承包了全球25%的玻纤新材料和全国31%的化纤新材料,风力叶片、新材料光伏边框、航空集装箱等一项项“全球之最”也从这里诞生。
对一座城市来说,总部经济会放大产业乘数效益,推动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集聚,对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恰好,位于凤凰湖边的总部基地,是资金、技术、人才的富集地。
“不久后,乌镇实验室就要搬迁到凤凰湖科技城了,我们的产线规划也提上了日程。”即将搬迁至凤凰湖边,让乌镇实验室先进功能陶瓷材料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陈斌杰很是期待。
桐乡,选择以凤凰湖总部基地为基,高起点规划并启动建设凤凰湖科技城,将其作为全市科技赋能的战略高地和创新经济的核心载体。凤凰湖总部基地,也将成为无数初创企业走向独角兽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丰子恺艺术中心、振东物流园、金融广场、君匋学校、体育公园等一系列新地标拔地而起,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全新呈现。
桐乡,也立下了雄心——以凤凰湖总部基地为圆心,聚焦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高性能玻纤及复合材料、差别化高性能化学纤维等五大重点领域,打造长三角前沿材料创新总部策源地、全国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和全球前沿材料总部企业集聚高地。
把最美风景留给最美好未来,一个“产、城、人、文、景”融合发展的典范样本正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