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丨袅袅兮 富春渚上郑愁予

潮新闻 蒋金乐2025-06-20 02:14全网传播量10.4万
00:00
00:00
01郑愁予,台湾著名诗人,以《错误》等诗闻名,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为经典诗句。
022018年10月,郑愁予曾访问富春江,计划为《富春山居图》创作诗,但最终未能完成,成为遗憾。
03郑愁予名字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及辛弃疾词句,含有“愁”字,颇具诗意。
04郑愁予爱酒,曾作诗《最美的形式给予酒器喝酒的人能过两世,酒中的一世是不喝酒的人无法体会的。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郑愁予。资料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台港现代诗,似台风,吹进大陆诗坛。余光中、洛夫、痖弦和郑愁予等一批新鲜的名字,带着浓浓的海腥味,扑面而来。因为漂洋过海而来,生猛得很。刺激。

我印象最深的名字,郑愁予。有点怪。

我印象中诗人最妙的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一次发觉,错误这个词,原来可以这样美妙。郑愁予,正是诗作者。奇怪,拿愁字来做自己的名字?不胜愁。

后来我有幸听他吟诗,畅怀数杯。我们还有约定,请他再来富阳,为《富春山居图》创作一首诗。他欣然而诺。我也一直盼望着。

现在,诗人已离去数日。达达的马蹄,终究没有踩响《富春山居图》的诗行,只能踩响我的记忆,踩响2018年那个微醺的秋天。


2018年的10月,听说诗人将策马而来。我那等在诗心里的容颜,如莲花开放。

王洲。富春江上的一块沙洲。谢灵运诗中的富春渚。穿过一片秋收的田野。穿过两行桂花树。花正盛开。秋阳下的金桂,两行香喷喷的桂花诗。一株大树,犹如感叹号。拐弯。另起一行。一片树林中,藏着一个庭院。含蓄。值得品味的庭院。我是再到。

主人金广庭请我们上楼。上茶。窗外是一大片田园,多彩的庄稼,秋之调色板。远处,在天空中弹出节奏的富春山。我知道,山脚是水,水送山迎入富春。从严子陵到苏东坡,从黄公望到郁达夫,都被水送山迎。今天,随马蹄声而来的,是郑愁予。打江南走过。

郑诗人戴着帽子。他头上有太多的帽子。有厚度的是这一顶——“中国的中国诗人”。

我就直接递上存了三十多年的问号,郑先生的名字是否出自辛弃疾的名句?

郑先生一笑,点点头,说:“出自多处,还有屈原的《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我说,对了。有人说,写洞庭湖,屈原这两句就写完了。

郑先生说,的确是好。当然,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也太巧了,有个正。我与他是老乡,山东的。

我点赞,正愁予,郑愁予,谐音!

陪郑先生来的尹舒拉老师打开一本册页,他画的郑先生的诗意。诗小句子,画大写意。请郑先生在扉页写上几句话。

临时出题,在考诗人是否捷才。郑先生略一沉思,写下两句:富春江上秋水送邮件/拆封飞出情诗来

因为今天同来的还有一位爽爽朗朗的叶女士,是杭州邮政的一位老总。尹老师的意思,这个册页到时也要出明信片的。因此,郑先生写下这两句,正应景。

但是,他拿着笔,呆着,没再继续。笔在空中找不到句子。无人说话。静。静水深流。我可以听到郑先生的胸间,一堆汉字在漩涡中转圈。急流冲石。粗粝的汉字撞击岩石,这些汉字显然还是一堆乱石。乱石崩裂。郑先生右手执笔之姿,犹成石雕。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时间在流。汉字在流。思绪在流。

可惜诗兴断流。已过午饭时间,金广庭提议先用餐,菜冷了,不好吃。

上江鲜。上一盘金黄的大江蟹。

尹老师说,今天郑先生来这里,是专为这江蟹而来。因此,郑先生要两只大江蟹。

郑先生不推辞。说,前几天谈起大闸蟹,我老家胶州湾,从小吃蟹,我喜欢。尹先生说富春江大江蟹不输阳澄湖大闸蟹,今天就把我拉来了。来,吃富春江大蟹。

什么酒?先上绍兴黄酒,绝配江蟹。

郑先生说,我写过一首关于酒的诗,叫《最美的形式给予酒器》我读给大家听。谁帮我把诗找出来?手机上有。

小杨应声而找。手机递给诗人。诗人清清嗓子,盯着手机,进入角色。

……而最美的回忆/(哎,最美的自己)/给予/微醺/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右手八指操琴/微醺是抬头满天的灯/低头满座的美人/微醺就是微醺/环顾左右/想要一个个地吻过去

一首不短的诗,郑诗人捧着手机,声情并茂,一口气拿下。他的声音温润,浑厚。甚至我听出了一份慈祥。我之前没读过此诗,但我听懂了,听得清清楚楚。明白如话,又醇厚丰蕴。不善饮者,绝对写不出此诗。

大家的掌声也微醺。碰杯碰杯。

郑先生说,不喝酒的人,是过一世。但喝酒的人,过的是两世。这酒中的一世,是不喝酒的人无法体会的。

我有点汗颜。因为我不善饮,非常难得会有微醺之境界。但面对酒席,我也总是喝一点,陪着聊天而已。今天也是,我倒上黄酒。上好的黄酒我也能喝上二三两。

却顾郑诗人,边聊边饮,其乐融融,其爱酒之性,光读此诗,足可醉也。

郑诗人开始谈酒与诗之关系。

他说,酒多了,就难为诗了。因为诗不是毫无逻辑地乱吟一气,诗有层次,有内在的逻辑。我曾经专门讲过一个概念,不要以为诗只重抒情,好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知性。谈诗的知性,是我当初论现代诗时特别提出来的,但不是现代诗才有的,历史上就有。比方杜甫的诗,非常知性。我可以再读一首,杜甫的《后出塞之二》

郑诗人已打开手机,准备就绪。清嗓而吟: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你看,时间,地点,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层次递进,描述准确。步步相生,有声有色。其时其地,其境其情,不是知性,岂能如此!

我不止微醺,已是沉醉。

浙江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图源 视觉中国

我问郑先生,第一次来富春江?

他说,第一次。但富春江之名,老早就知道。早年我曾经对地名很关注,往往会拿很美的地名入诗。富春江这名字很美。如此美的名字,非常难得!我有一首写大运河的诗,就把相关的许多地名写进去了。我可以朗读!

大家拍手。纷纷叫好。

郑诗人又捧着手机,清嗓而诵。因为写了许多地名,此诗有点难读,文字又半文半白,听着有点吃力,更适合读,不宜听。

郑先生倒是读得还算流畅,终究是自己的诗。熟悉水性,顺流而下。他又是“浪子诗人”,可以踏浪而歌。

既然讲到富春江了,我又问郑先生,您应该知道《富春山居图》吧?他问,那个长卷吗?看过。很了不起。

我说,我有个相关的长卷,请您看看?他说,好!

我起身取长卷,并建议到大厅去看。大家起身到大厅。我展开十多米长的《富春山居图摄影卷》,有惊叫声起。这是我自己收藏的本子,上头有近三十名家的题跋。题额者,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四个大字:痴翁范本。

郑先生很有兴致,说,我要从头看起。他说,这次匆匆,我还要再来。好好看看富春江。黄公望看富春江看出了大作品,我也要看!

尹老师重新展开《郑愁予诗意画册》,未完成的那段题记,等着郑先生下笔。

刚才酒席上已经推敲过,因此,提笔写出:原是春江秋水约/魂舒情痴莫拉开/诗画双淑君舒拉

他发现把尹错写成君,说改一下。尹老师反应很快,说不用改,君也通的。又一个美丽的错误!大家叫好。

接下来,我的长卷。卷尾刚巧剩下不到一米长的空白。我早已想好句子,就写这著名的两行诗: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先生非常认真,为防写错,先在两张小纸条上写过,再写在长卷上。然后,再写下一行:2018,10,26,富春山居,郑愁予。

我觉得很有意义。此诗的头一句是“我打江南走过”,今天他走过,尽管是个过客。他曾写诗说,我是宇宙的过客。是啊,谁不是宇宙的过客呢?但创造了伟大作品的人,是会和作品一起永恒的。比如,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郑先生的《错误》几已成经典。而经典,是会流传的。

郑先生在席间有高论,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认为应该再加一个,立美。

闻所未闻,但深以为然。

他的诗,无疑是美的。

那年,郑先生85岁。身板健朗,思绪清晰。他说还会再来。很好。浪子诗人,水送山迎,再驭春江之浪。我也与他立下一个春江诗约。他一直点头,说好。

那就是一位过客的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诗约,就会如莲花的盛开。

袅袅兮秋风。四季的风。岁月的风。七年的轮回。马蹄声,总是没响起。

袅袅兮。如今,达达的马蹄,只能是一个诗约了,永远的未完成时。不过,再想想,似乎,也已完成。

富春渚上,曾响起一位“过客”的马蹄。最美的形式,给予酒器。最美的回忆,给予微醺。最美的诗约,给予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富春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