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在位于海宁市袁花镇的浙江金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彩新材料”)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这里的机器高效运转,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生产数据,40条生产线有序运转,10余名专业工人来回巡视一批批色彩斑斓的色母粒从智能产线鱼贯而下。
“今年以来订单源源不断,正加紧生产满足客户需求,我们的年产能可达5万吨。”金彩新材料总经理孙侠向记者介绍,这颗直径不足2毫米的颗粒看似“不起眼”,其实大有作为,市场更是庞大。
2009年,金彩新材料经招商引资在海宁落地生根。多年来,企业专注自主研发,锚定母粒这一细分赛道,在化纤色母粒、功能母粒、塑料母粒等细分领域专研创新,打入恒逸等知名化纤企业产业链,成为多家知名户外、运动品牌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销往国内外各行各业,产值多年来保持平稳增长。
这两年,金彩新材料在化纤色母粒的市占率稳步上升,在全国色母粒行业中名列前茅,主打的功能母粒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去年,该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以化纤色母粒来说,又称为纺前着色,也就是我们将以色母粒为代表的着色材料混入纺丝切片或熔体中,直接生产出有色纤维。”孙侠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印染方式而言,使用纺前着色技术可以省略大部分的染整工序,进而从生产上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能源,同时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具有突出的环境友好型特征。
再看功能母粒。作为一种专门设计的高分子材料,就像“基因编辑器”,赋予塑料以抗菌、抗褪色、抗紫外、阻燃等特性。截至目前,金彩新材料已研发出全光谱抗紫外母粒、超级凉感母粒、气凝胶蓄热保温母粒等6大类20余种功能母粒产品。
“我们生产的功能母粒还上太空了!”孙侠介绍道,企业生产的气凝胶蓄热保温母粒,运用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保温材料中。此外金彩新材料作为军民融合企业,生产的材料还被运用在军工装备领域,获得了相关认证。
在成品车间,记者看到了一款“可降解生物抗菌功能母粒”。该产品具有超强抗菌效果,产业领域属于制造强国重点产业领域中的“新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产品废弃后可通过吸引微生物实现侵蚀消化,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支持。不同的母粒在外观上除了颜色有明显差别外,给大多数人的感觉都大同小异,但其内在却大有乾坤,要做出来、且做得好,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
创新研发是企业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据孙侠介绍,金彩新材料每年将销售额的4%投入科技研发工作,近三年来累计研发费用超3500万元;拥有3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每年研发新产品超10个,打造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金彩功能母粒材料研究院等;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新材料及色母粒联合创新中心,与江南大学在原液着色技术产学研深度合作,与嘉兴大学研发功能粉体和功能母粒产教融合,还与浙大、浙理工等院校开展项目合作。
不仅如此。去年,孙侠还成功考入北京化工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以55岁的年纪成为该校最年长的博士生。“虽然到了这个年纪,我也想继续完成‘自我升级’。”孙侠笑言,希望自己“学业有成”,并能成为一把连接实验室和生产线的“钥匙”,为企业链接更多科研一线成果。
据统计,截至目前,金彩新材料参与了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课题任务,两次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各类专利108项,其中17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5项;3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在手技术储备达5项,今年还申报了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这些累累的科技硕果,成为金彩新材料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小镇车间到航天苍穹,金彩新材料的故事印证:企业的专精特新之路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耐力马拉松。“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材料发展趋势,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目标成为全球功能母料颗粒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孙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