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澎湃新闻
大学生的“国补”名额,被“黄牛”盯上了。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在校大学生反映称,有“黄牛”以代购赚钱为诱饵主动拉大学生入群“代购”,实际上是利用大学生的国家补贴名额(简称“国补”),为“黄牛”购买手机、电脑、游戏机等国家消费补贴产品。而大学生完成一单可获50至100元的红包,剩余的差价就被这些黄牛给赚了。
说起来“黄牛”的操作套路可不少:他们混进大学校园拉人,让学生用自己的补贴资格下单,还教学生“随便填发货地址”“搞定快递员”,不用现场开箱激活。更夸张的是,有黄牛晒出和平台内部人员的聊天记录,竟能在后台直接取消订单、操控发货。这些绕过监管的补贴商品,涌进回收市场,拆机翻新后套着新包装又卖回平台,国家补贴就这样成了他们循环吸血的“唐僧肉”。
实际上,为了防套“国补”资金,平台规定数码产品必须现场开箱验货,不然就取消订单。可黄牛根本不当回事,甚至放话“检查都是吓唬人”的。记者调查发现,一台开封的 iPhone转卖时,黄牛只要扣200元“盒子费”,单台还能净赚近300元。一旦快递员和黄牛“打配合”,再严的规定也像纸老虎,一戳就破。
或许一些学生不知道,帮黄牛下单可能涉嫌违法。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邢鑫律师说,用别人的“国补”资格赚钱,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也骗了补贴,已经符合诈骗罪的条件。就算没达到定罪标准,警察也能按《治安管理处罚法》拘留罚款。更危险的是,现在已经有人打着“国补代购”的幌子搞诈骗,武汉就有个黄牛骗了16人5万多块钱,直接被刑拘了。学生们拿百元佣金签快递时,说不定正往法律的陷阱里面跳。
这场“补贴争夺战”的最坏结果,是让公共政策的目标落了空。“国补”资金本为激发真实消费,如今却被“黄牛”截胡,转化为投机利润。而真正的消费者,因名额被占用发出感叹“这就是我从未抢到的原因”。政策被投机者钻空子,不仅搅乱了市场秩序,更伤了公平,让老实排队的消费者干着急。
治理乱象得切断利益链条,多管齐下筑牢防护网:电商平台得升级监管,用人脸识别、激活录像等技术堵死转寄漏洞;还要严查内部人员和黄牛勾结,杜绝“后台改订单”的猫腻。执法部门要顺藤摸瓜,从校园代购群查到回收市场,对够刑事标准的团伙狠狠打击。目前部分档口因“倒查”风声已拒收“国补”货源,证明严格执法确有震慑之效。
从消费券被黄牛倒卖,到“国补”被大规模套取,这些事都在提醒我们:惠民政策落地时,风控机制必须跟上。要是放任“撸货”产业链做大,不仅会搞乱市场价格,还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国家花真金白银发补贴,是为了让大家敢消费、得实惠,不是让中间商赚差价的。
当大学生沦为“撸货”产业链的“工具人”,当Switch游戏机、PS5主机的补贴额度成为黄牛计算差价的数据,政策的善意已被异化为套利游戏。“国补”不是“唐僧肉”,谁都能来咬一口。唯有将制度的篱笆扎紧,才能让国家补贴真正惠及每个有需求的消费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