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报评论丨秦山核电 “钇”点点突破背后的创新逻辑

    浙江日报 评论员 逯海涛2025-06-18 23:15全网传播量8137
    00:00
    00:00
    016月19日《浙江日报》报道,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如钇-90微球、磁悬浮试验车加速等。
    02秦山核电成功生产钇-90,打破欧美垄断,展现创新链与产业链“链式反应”。
    03中国瞄准未来产业,如太赫兹、空天信息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04光荣与梦想是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如中国航天人为实现载人月球探测梦想而努力。
    05中国科技复兴已至临界点,将再度为人类科技作出原创贡献。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19日,《浙江日报》刊发《“钇”点点突破背后的创新逻辑》,全文如下: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新突破,看似只是围绕着一点点距离、一点点时间、一点点高度做文章,彰显的却是中国硬核科技,是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具象化体现。以光荣与梦想作为精神动力,把握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中国科技正在加速奔向未来。

    2.5毫米,是钇-90微球释放的β射线在人体组织内平均穿透距离,可以集中于肿瘤内,却极少伤及健康组织;

    7秒,可以让一辆1.1吨重的磁悬浮试验车从静止加速到650公里/小时,这项世界纪录改写了磁悬浮技术的极限;

    0初始速度,我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意味着宇航员的安全将更有保障,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此外,我国还实现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成功发射、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开展、首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桁拱桥成功封顶……

    近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看似只是围绕着一点点距离、一点点时间、一点点高度做文章,彰显的却是中国硬核科技,是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具象化体现。这背后,又藏着哪些中国式创新逻辑呢?

    生成“链式反应”。一项新兴技术最终需要落地应用,否则难以充分展现和释放价值。以秦山核电成功实现商用堆生产钇-90为例,填补了我国商用堆辐照生产钇-90的技术空白,打破了欧美垄断。核电厂竟然能生产抗癌药?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后,脑海里会先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正是依托重水堆核电机组的资源优势,秦山核电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同时打通从创新到市场的路径,打造出一条同位素应用产业链,也开辟了秦山核电发展的“第二曲线”。目前,海盐当地正在快速形成产业集聚,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千亩千亿”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钇”点点的突破,背后发生的正是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链式反应”。没有创新链,产业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产业链,创新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最终才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瞄准未来产业。太赫兹、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前沿技术不再是想象中的未来图景,正在走进现实。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创新突破也应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只有把握好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我们才能加速奔向未来。

    永葆光荣梦想。也许有人说,搞创新是实打实的工作,空谈梦想未免凌空虚蹈。如今我们各方面条件已不再是一穷二白,但是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更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谋求创新突破,仍然需要葆有一分光荣与梦想作为精神动力。正如近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位工作人员所说,“把中国人送上月球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为了这个伟大梦想做出任何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我们才能在创新之路上翻过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娄山关。

    有人说,2.5毫米的背后是“钇”点点的突破。每一点突破,都是厚积薄发。虽然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困难,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创新逻辑,让我们已站在中国科技复兴的临界点,不仅续写中国辉煌科技史的续篇,而且必将再度为人类科技作出新的原创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报头版丨破解“人地钱”三大难题,城乡融合再看嘉兴
    镜头会说话!城乡融合且看嘉兴小村巨变
    03:22
    浙报深读丨嘉兴乡土宴席:变靓了,更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