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细分市场缝隙,海宁这家企业迎来千万元订单

潮新闻 共享联盟·海宁 凌姝燕 通讯员 沈梦苑2025-06-18 09:27全网传播量145
00:00
00:00
01星汉纳米在浙江嘉兴实现硅负极材料规模化量产,年产规划200吨以满足订单需求。
02星汉纳米投入数百万元研发,首创三重调控技术,解决硅碳负极材料行业痛点。
03硅碳负极材料实现比容量、膨胀率、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突破,推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04星汉纳米采用“技术驱动+精准营销”模式,锚定头部客户,扩大品牌影响力。
05面对行业新兴趋势,星汉纳米加速产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高效转化生态圈。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浙江嘉兴星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灰黑色粉末在精密控制下不断产出。这不是实验室里的微观景象,而是该企业“硅负极材料”规模化量产的生动场景。“我们上半年有千万元在手订单,正在陆续交货中。”星汉纳米商务总监王梦说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宁企业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星汉纳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家专注于纳米硅碳负极产品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星汉纳米成功跨越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鸿沟,成为撬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支点。目前,企业正全力布局新场地建设,规划产能为年产200吨,满足在手订单的生产需求。

订单盈门的背后,是过硬的技术实力与精准的市场策略。据了解,硅碳负极材料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硅基活性材料和碳基导电材料组成,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然而,身为材料细分领域的“新生代”,体积膨胀、首次效率低、生产工艺复杂等问题也制约了它的运用。为了让这种“养在深闺”的创新材料,源源不断输向前沿市场,星汉纳米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进行研究。

多年坚持,终见成效。“我们首创‘纳米级梯度造孔+分子级均相沉积+原子级界面包覆’三重调控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三维梯度缓冲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星汉纳米研发负责人孟凡昌介绍。

以成功量产的“硅负极材料”为例,该产品直击行业痛点,实现比容量≥2000mAh/g、膨胀率<6%、循环寿命1500次(容量保持率>90%),推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大关。

创新技术是“通行证”,精准策略则是“敲门砖”。近年来,星汉纳米以“技术驱动+精准营销”经营模式,锚定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的头部客户,深挖需求,开拓市场。同时,通过技术推介会、行业白皮书等快速扩大品牌影响力;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在专业平台精准引流,于产业链展会高频曝光,不断强化行业认知。

眼下,硅碳负极材料行业方兴未艾。面对客户的逐步放量,星汉纳米着力加速产能爬坡,陆续布局产能建设,为未来增长蓄势。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为纳米硅碳负极产品的生产销售构筑更宽广、更坚固的技术“护城河”。“我们将继续以人脉为纽带推动上下游合作,联合材料供应商与电池企业共同构建技术高效转化生态圈。”王梦表示。



相关新闻
平湖王老师9年进山7次,只为做成这一件事!
聚焦低收入人口健康提升!嘉兴发布八大健康救助项目
向新而行!看平湖经开区中日产业园向心力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