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1994年发生了什么?答案在《艺术学院1994》,这里有青春的野心

    潮新闻 记者 章咪佳2025-06-17 12:55全网传播量2.4万
    00:00
    00:00
    01《艺术学院1994》6月21日起上映,曾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02电影通过艺术学院学生的故事,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青年的迷惘和不安,成为时代的注脚。
    03导演刘健表示,《艺术学院1994》创作的源头与《刺痛我》同时,因体量大当时无法制作,后在中国美院团队支持下完成。
    04《艺术学院1994》帧率低于主流动画片,刻意低帧带来的“卡顿”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观影感受。
    05电影路演后,观众对影片中的艺术探讨和青春共鸣表示赞赏,认为每个人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章节。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张小军和“兔子”对刚完成的画作非常得意,觉得作品足以入选“全国美展”。不,“全球美展”。“那你敢不敢像萨特一样拒绝领奖?”

    旋即两人又憧憬起奖金。刚想把画作命名为《向大师致敬》,转念又想,还是得改名叫《作品一号》。

    笑声四起。

    影厅里大部分观众是来自艺术院校的师生,从60后到00后,全部心领神会这些青春的野心。

    浙江出品、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健导演的手绘动画电影《艺术学院1994》,将于6月21日起在各大院线上映。本片曾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金熊奖”,成为继刘健前作《大世界》后,第二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动画长片。

    6月16日18:30,“潮新闻·瞄浙里”观影团在杭州浙影时代西湖文化广场店2号厅,参与了该片的全国首场路演。

    【1】

    透过一群南方艺术学院学生的故事,《艺术学院1994》描绘了一段20世纪90年代的学院时光。

    绘画系的张小军、“兔子”戴志飞,音乐系的高红、郝丽丽……这些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为“真正的艺术”而困惑,在中国传统与西方后现代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纠结于是否出国,热衷谈论爱情和理想,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真实世界里,1994年正在发生巨变;这期间青年的迷惘和不安,也成为了时代的注脚。

    这一年也是公认的全球文化大年,在电影领域,杰作扎堆而来:国际上,《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横空出世;在中国,张艺谋用《活着》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传达了“动物凶猛”的另一层意涵。

    处于这个特殊的年代,代表着“前卫”的艺术学院,成了时代浓缩的一个交汇点:年轻人的思绪不断被新事物、新观念的冲击。许多人受到感召,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更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这其中也包含了《艺术学院》中的“声音出演”阵容:

    1994年底,北电文学系的贾樟柯搞到一笔钱,他想拍部故事片,献给世界电影百年。于是电影《小山回家》应运而生。

    电影中,“兔子”在音像店好不容易淘到一张涅槃乐队的磁带,视若珍宝。就在1994年4月5日,乐队主唱科特·柯本去世。当时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彭磊说:“很多留着披肩长发的摇滚音乐家,都得到了他的灌顶,但科特柯本却从来没光顾到自己头上。”两年后,“新裤子”乐队成立,往后成了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之一。

    这一年,青年沈黎晖远没成立“摩登天空”,而且还搞印刷赔了20来万。但在悲观的情绪下,他依旧拿出了几万块,录了一张名叫《摇滚94》的合集。

    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刘健,完整地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关口:有人已经开始艺术层面的探索,也有人在艺术院校迷茫而困惑。

    【2】

    熟悉刘健导演的观众会感觉到,《艺术学院1994》的叙述似乎和他之前的两部动画电影不太一样。

    “艺术”“艺术”“艺术”,整部电影中大概出现过200次“艺术”这个词,整部电影很像是文艺青年的自说自话。

    映后交流的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音洁也有这个好奇,她说大部分的创作者,不管是画家还是作家,通常都是一开始从“自己”下笔,写自传,画自画像,“刘健老师不是,他一开始的作品就是《刺痛我》,这种《低俗小说》气质的作品。后来的《大世界》,也依然不是关于他自己。等到他到这个年龄(文艺中年),突然开始讲自己的青春故事了。”

    “其实也没有你说的这个逻辑。”刘健擅长消解神秘,他要表达的都是现实。

    他说《艺术学院1994》创作的源头是跟《刺痛我》两个项目同时的,“只是这个项目(《艺术学院1994》)体量比较大,当时我的能力没有办法做。”刘健的前两部作品,几乎全部由他自己完成:一人担任导演/编剧/配音/原画/剪辑/海报设计/主题歌作词等等20几个职务。

    “等到做第三部电影,有了中国美院团队的支持,有了更加靠谱的制片人,才觉得这个可以制作了。”所以青春期就是青春期。

    “经历这么多年(再展现青春),你觉得你往里面加了点什么又减了点什么呢?”

    “当时我有一个小说叫《上大学》,后来改了两次,但是现在剧本跟小说差别也是挺大的。”没了。

    导演的言辞风格倒是和他电影的风格完全符合,粗犷,简练,暗黑。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音洁;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院长、教授,《艺术学院1994》导演刘健;《艺术学院1994》制片人杨城

    映后有一位观众提问刘健关于电影的帧率,“我感觉不是(一秒)24帧的。”她想向导演求证。

    这个专业的问题背后,是导演作品最显著的风格之一。

    刘导说,迪士尼、好莱坞的动画片,包括宫崎骏的作品,都是一秒24帧。也就是说,观众更习惯的主流动画片,多用这样一种帧率节奏讲故事。但是刘健的片子确实不是24帧一秒,“我们大概是20帧以内,15帧、18帧都有。”

    刘健的上一部动画电影《大世界》,每秒12帧,观看时会有一种断续感。在他更早期的作品,电影《大腕》里那段“泰勒一生”的小动画,帧率可能更低。

    有专业的影迷后来说,这种刻意低帧带来的“卡顿”,会让观众的注意力不由自主从画面中间离出来,我们能远远望着银幕里的人物,看着人物的一举一动,感受到导演的“上帝视角”。

    【3】

    目前为止,《艺术学院1994》在豆瓣上评分6.9分。有人说,电影回溯1990年代,有很多个共鸣点没有展开。

    可能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这种电影提供出来的极大的想象或者是感受的空间。

    B站影视up主“阿甘Jackie”讲过一个故事。

    2023年,刚刚制作完成的《艺术学院1994》作为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展映。那天大约开场以后播到6、7分钟,没有声音了——确切地说,只是人物对话没有声音,背景里的风声、猫叫,人走路的“沙沙”响,甚至清洁大爷路过跟俩小伙打招呼,也有人声。只是前景中的两个人物有口型,没有声音。

    电影这样播放了2、3分钟,但是全场一直保持安静。

    阿甘当时自己念叨:这到底是播出事故呢,还是导演的一种创作?“如果是前者,怎么大家都这么安静?可能是一种创作。一种无声的表达。”

    又播了十几秒,依然安静。

    阿甘这个时候觉得他终于悟了!声音消失的场景:张小军跟“兔子”坐在台阶上,他们在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这一段就他俩的对话没有声音,其余一切正常,字幕也在往前走——

    “我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了,他就是想表达他们在聊的艺术,对小孩儿天一样高的艺术,自己在艺术学院里学了几年的艺术,对这个世界来讲太无不足道了。这种创作手法太高明了!”

    正想着,突然台上话筒里冒出声音:“不好意思,刚才音响出了问题。人声没有了,我们重头再放一下。”

    全体观众哄堂大笑。只是人声的这条音轨没有响应。

    但是观众有自己的解读,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共鸣。这部电影确实很像一张大目录,每个人有各自想翻看的具体章节。

    这场路演结束以后,观众都拿到了主办方赠送的周边,上面各种贴纸:人人都是艺术家。谈恋爱太麻烦。总要吃饱肚子才能谈艺术。……大家各自砸吧个中余味。

    门口碰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和来观影的老师们还聚在一起讨论,这几天全杭州城因为美院毕业展的展出,正沉浸在毕业季氛围中。余旭红提到电影最后,“宿敌”林卫国的兄弟们还给张小军的一板砖,“生活给你一板砖,毕业了。”

    21:30,大家精神一振,回他一句,也是印在贴纸上的slogan:爱艺术的人,青春期更长。

    请输入图片描述 

    *文内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0)
    潮新星爸爸 · 2024-09-30 01:37 · 浙江杭州回复
    还是喝水吧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4-09-29 10:51 · 浙江杭州回复
    都是推销商品的噱头罢了,实际上不会有多大作用,就和安慰剂一样~就算其中有些原料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抛开剂量来谈作用也是空话~这些饮料只是食品,保健品尚且算不上,更不可能发挥药品作用~如果真的有医疗效果,那是药三分毒,健康的人是否就不适宜饮用了呢?生男孩没起作用也就罢了,假如真的患有疾病,可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饮料上啊,耽误了治疗后果就严重了~
    冬天不下雪 · 2024-09-27 12:31 · 浙江绍兴回复
    饮料的“料”加得有点猛啊,饮料岂能当药用材料。养生误区、健康陷阱,拒绝“饮料刺客”,致力正确作息、健康饮食。
    潮客_d8wjhp · 2024-09-27 14:28 · 福建福州回复
    就是,正确作息,健康饮食,少吃点外卖
    潮客_24qwzg · 2024-09-27 12:14 · 浙江杭州回复
    哈哈今天点奶茶还看到一个前男友茶,西洋参枸杞茶,没把我笑死
    暗流hk · 2024-09-27 12:00 · 浙江杭州回复
    普通的饮料不需要给它们打上健康的标签
    DDILYN · 2024-09-27 11:05 · 浙江杭州回复
    这波网友怎么想的。。。。不理解
    潮客_24qwz5 · 2024-09-27 11:04 · 浙江杭州回复
    山姆的这个水我也买过,纯粹是因为便宜
    随时微笑 · 2024-09-27 14:28 · 福建福州回复
    111,喝了以后才发现网友说是生仔水,真是服了
    这是柠檬lemon · 2024-09-27 10:12 · 浙江台州回复
    说明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了
    相关专题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人文读本 | 博物馆的另一种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