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新事③丨谢森林:我在濮院一针一线织梦想

潮新闻 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陈建钟2025-06-15 22:05全网传播量2.6万
00:00
00:00
01谢森林作为“95后”,接棒父母毛衫事业,推动品牌化发展,展现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力量。
02濮院羊毛衫市场自1976年起步,经多年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谢森林家庭是其中创业者缩影。
03谢森林退伍后投身毛衫行业,从销售部门做起,通过努力签下多个重要订单,助力公司业绩飙升。
04“濮院汇”由谢森林等年轻创业者发起,旨在资源整合、创新驱动、品牌升级,成效显著。
05濮院不产羊毛却成羊毛衫集散地,展现“无中生有、敢为人先”的发展模式和创业精神。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讲述人:谢森林,嘉兴市榭家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一名“95后”,在毛衣堆里滚着长大的,从小看着父母摇着横机织毛衣,现如今我从父母手里接棒,朝着品牌化的路子往前走,我感觉这一路走过来,充满了挑战,也很有意义。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从江西老家辗转来到桐乡濮院,他们也是听说濮院羊毛衫市场很繁华,所以到这里来讨生活。长大了我才知道,1976年,濮院就从3台手摇横机起步织出第一件羊毛衫,到1988年30个门面撑起濮院羊毛衫市场。可以说是书写了“无中生有”的传奇。

1992年至2000年,随着濮院羊毛衫市场二期、三期、四期工程相继建成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客商纷至沓来,濮院也由此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赶上这一风口,我父母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由于我父亲技术娴熟,他很快成立起自己的工厂,我的两个姐姐也都来到了濮院。

濮院日新月异的面貌,让我父亲很是心动,也坚定了在这边安家的想法。7岁开始,我在濮院镇上的小学读书,每天一放学,我就给父母帮忙,看着他们把一堆堆纱线编织成款式多样的毛衫,我也掌握了烫钻、压钻等技术。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毛衫行业产生了很深的兴趣。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这个行业,我向父亲请缨,要从最难的销售部门干起。

虽然夸下了海口,可我心里一点都没底。那年,我也才20岁出头,我带着销售部门的年轻人一起,找到全国各地的二级批发市场,挨个去跑市场找客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对全国市场的布局有了清晰的认识。

笨办法还是很管用的,在往后跟客户交流洽谈生意的时候,只要对方点出所在的区域,我便能讲出当地批发市场的布局和特色,平添了对方对我的信任感,这样订单成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进销售部那年,实现了多个第一:签下了第一个品牌客户订单,拿到了公司第一笔线上订单,一个月就完成了公司一年的业绩。在我的助力下,榭家服饰渐成规模,拥有了高标准的数字化车间,每年设计的款式达到1000多款。

岁月不语,我发现自己已经与毛衫和濮院深深联结在了一起。目前,濮院镇“80后”“90后”创业者占比超过50%,当我把公司的业务做得越发成熟,我也在思考,如何为濮院毛衫产业注入我们年轻人的力量。为此,我和一群年轻创业者们,共同发起成立了“濮院汇”。

“濮院汇”既是资源整合平台,也是创新驱动引擎,更是品牌升级窗口,将通过汇聚服装企业力量,贯通面料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终端的全产业链资源,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同时,通过搭建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技术互通、设计共创、模式革新,让创新成为濮院服装的鲜明标签。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3月,“濮院汇”首届全球女装订货会招商大会启动,助力濮院打造全球中高端女装采购首选地。上个月我们举办了濮院汇2025秋季女装联合订货会,联合72家优质原创厂商,短短半天就签下超5700万元订单。

这些天,我又在为下一次的“濮院汇”女装订货会做筹备。我希望通过我们一群年轻人的努力,让来到濮院打拼的家庭,能够像我一样,一家人做好织毛衣这一件事,给更多人带去温暖。正如我们“榭家”品牌的内涵一样,“用匠心编织幸福美好生活”。

短评

95后的谢森林一家,见证了濮院羊毛衫实现了毛针织时尚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历程,恰巧,他们也借助这个风口,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可以说是濮院万千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从谢森林的成长史不难看出,无论是初代创业者,还是新生代企业家,要想在濮院的毛衫产业森林中长得高,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品格,勇于创新的魄力,否则只会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被逐渐淹没。

濮院不产羊毛,却在40年间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占据全国70%以上的羊毛衫销售份额,市场成交额多年保持千亿元级规模;桐乡虽不产一滴石油,却成为世界化纤产业高地;没有矿产资源,却诞生了玻纤行业世界级领军企业……“无”的是资源,“有”的是视野。善于在发展大局里找定位,敢于在时代潮流中抓机遇,“无中生有”的另一面就是“敢为人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红船新事
相关新闻
红船新事①丨平欣宇:我在田野上“种”出一座“番茄梦工厂”
红船新事②丨崔同江:我在海盐研制“救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