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通过“甬爱街区”建设,让5万余名新就业群体感受归属感,提供多元服务,并整合资源探索服务模式。
在鄞州区,5万余名新就业群体奔波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为市民生活带来生活便利。如何让这群城市奋斗者感受到归属感与幸福感?6月12日,“甬爱之城 鄞聚有你”鄞州区新就业群体甬爱街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展现鄞州区如何通过“甬爱街区”建设,让新就业群体“有家更有为”。
特色街区百花齐放,让温暖服务触手可及
在潘火街道“暖新里”甬爱街区里,一个由橙色集装箱改造而来的“甬爱E家”成为街头独特风景。炎炎烈日下,新就业群体推门而入,就能享受清凉休憩空间。
潘火街道甬爱街区
走进这条鄞州区首条新就业群体甬爱街区,温暖细节俯拾皆是。李记小笼包店每月18日提供免费早餐;叄肆社办寒暑假变身“临时托儿所”;大象洗衣店发放洗衣券;兴民大药房备足防暑物资……100余家“暖新商铺”组成的 “暖新合伙人”,构建起覆盖生活、权益、技能的立体服务网络。
明楼街道甬爱商家
鄞州区各街镇在甬爱街区建设上亮点频出。明楼街道在25个居民小区嵌入30个迷你暖心驿站,配备雨具、急救包等物资;福明街道针对楼宇配送痛点,创新推出“中转速换、智柜速取、专梯速达、分层速递、一碰速通” 五条服务举措;首南街道设立 “暖新基金”,专项支持服务设施建设与职业培训;下应街道定制了“六大类18项”甬爱街区服务指引;东胜街道以张斌桥菜场为圆心打造 “甬爱市场”;邱隘镇设为“隘好小哥日”,开展子女入学帮扶、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姜山镇依托镇成人学校,面向新就业群体开设针对性技能课程......
外卖小哥在“甬爱商家”喝水休息
如今,22条各具特色的甬爱街区遍布鄞州区的大街小巷,切实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难题,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鄞州甬爱街区如何建?实施方案指明方向
鄞州区甬爱街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今年年初,鄞州区发布《“甬爱之城 鄞聚有你” 新就业群体甬爱街区建设实施方案》,构建“5大标准场景+6大个性场景”多元矩阵,为甬爱街区建设指明方向,确保 “暖新” 服务落地。
规划阶段,鄞州区深入调研新就业群体需求,结合区域特色科学选址,并广泛征求社区、商户、企业意见,让街区建设贴合实际,发挥最大效能。
鄞州区甬爱地图
建设推进中,鄞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全程跟踪指导,创新选聘新就业群体代表担任“甬爱街区体验官”,建立甬爱商家“进-管-出”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重点监督阵地闲置、场景虚设、服务缩水等问题,推动街区建设从“服务集成”迈向“服务提质”。
党建引领贯穿建设全程。鄞州区发挥党建优势整合资源,建立服务资源、供给需求、网点站点 “3 张清单”,社区党组织动员辖区商户、企业参与,组团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元服务。
在数字化赋能方面,鄞州区依托“甬爱码”平台发布友好场景,新就业群体扫码即可获取活动信息、服务项目,还能在线提交需求,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契合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需求多样的特点,大幅提升服务效率,让他们享受到更便捷、暖心的服务。
持续探索服务模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优质服务
事实上,近年来,鄞州区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服务。
去年12月,鄞州召开新就业形态规范保护与纠纷化解研讨会,织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权益保障网,探索新就业形态纠纷“最优解”。鄞州区委社会工作部与鄞州法院等10家区级部门签署《关于新就业形态规范、保护与纠纷化解的合作协议》。
鄞州区新就业形态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站授牌
同时,成立全市首家新业态劳动用工调解工作室,对工作室的调解场所、调解团队、调解机制、调解服务进行全方位迭代升级。截至目前,调处新业态劳动纠纷250余起,为新业态从业者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在促进社会融入方面,鄞州区积极组织多元文化活动,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文化节、节日庆典等,搭建与本地居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助力他们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此外,鄞州区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的优势,鼓励他们担任 “流动网格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及时反馈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推动其从 “服务对象” 向 “治理力量” 转变,为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
从甬爱街区建设为载体,鄞州区在新就业群体服务领域持续创新。随着“小哥友好”建设的深入推进,鄞州区不断优化服务体系,让更多新就业群体在鄞州感受家的温暖,在城市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