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什么?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茶不就是一种饮料?对,但显然不完全对。
茶固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但在成为饮料之前,茶至少还扮演过很多角色,比如,是神话与传说,是祭品,是药材,是食物,是禅修之道;而在人类普遍饮用之后,茶是文人骚客的一种精神寄托,是美学,是一种公共空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虽殿后,待客一杯却在先。客人来了,递上一杯茶,一递一接之间,一切自在不言中。
美丽茶园
如此解读,也许你觉得泛化,觉得牵强,但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是这样不断变幻着表情,以不同的形式在延续。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还将继续演绎下去,而我们,只是见证了一个小小的片段。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对此,“茶圣”陆羽不予否定,后世也不予质疑,正像我们都心安理得地认定自己是炎黄子孙一样。
为什么每一款历史名茶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或传说?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福鼎白茶、正山小种,兄弟省份的碧螺春、君山银针、西湖龙井、蒙顶茶等,概不例外。没有人苛责这些非仙即贵的故事,因为它们不是瞎编的,不是无厘头的。茶叶仙子的美丽善良、祖德流芳的
崇拜、助人感恩精神的弘扬、对完满姻缘的追求、除恶安民的愿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等文化基因,不断赋予物质性的茶叶以精神内涵,规范了茶业进化的逻辑。承认也好,没在意也罢,茶业都在按自己的内在规律来演绎,而对茶业运行轨道的扭曲最终都是以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
采茶
在入清以后的“茶叶世纪”,茶是中国输往海外最大宗的商品,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主要媒介。传统农产品遇到现代工业的淬炼,让人脑洞大开。在域外,从快剪船到茶包,茶是一种效率;从热茶到冰饮饮料,茶是一种时尚;从个人健康到国家治理,茶是一种文明力量。对于天才般的理念跨越与认知转化,我们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呢?英国人曾说“茶改变了一切”,放在今天,我们或许要换一种说法:茶能改变一切!
茶是一种认知,同时又是一种颠覆。茶历史悠久,但从不保守,更不作茧自缚。唐代张又新即倡言:“古人未知而今人能知”。从煮茶法、点茶法到功夫茶,质疑陆羽、调侃卢仝,可以理解为认知的扬弃与茶空间的开阔。一部茶史,也是一部茶文化思想的解放史。
茶叶萎凋
科技始终是茶业的第一推动力,而文化则不断打开茶的价值通道。茶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就是始终坚守颠覆的秩序?
虽然茶入人类之口已逾两千年,但我们对茶的认知却还很肤浅,很苍白,很迟滞。不同的文明之间时常产生冲突,不同的茶却相安无事。茶就是一个巨大的价值系统,农业、商业、生态、文化都被和谐有序地编了进来,彼此从不排斥,更不毁灭。比如,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等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观念中的那杯茶,已幻化为基于“农业生产系统”这个核心,以世代传承、人与自然长期协调、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技术的综合为特征的一个大体系。茶不独是一种饮料了。作为文化系统,茶承载着民族精神情感等,我们要在赓续文脉中讲好故事;作为产业,我们应挖掘其当代价值。进而作为食物呢,作为生态呢,作为景观呢,作为美学呢?如今,每迈一步,都具有世界意义。
安溪铁观音
对茶本质的追问有多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茶业能走多远。中国茶业生生不息,背后的逻辑正是一代代茶人对茶本质的求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