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现场,在汉茶(苍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许多年轻人正在围坐试喝,酣睡如泥、不容有湿、身轻如燕等袋泡养生茶以新颖的名字和特别的包装,吸引了很多人排队品尝。
这一幕,正是当下全国茶产业的“创新融合”浪潮的生动缩影。在前不久落幕的杭州茶博会上,首次设立的“新茶食·新茶饮”主题展区成为最大亮点之一。龙井精酿啤酒引得客商驻足品尝;知味观、执贝等20余家茶叶深加工食品厂商参展;以茶氨酸为原料的功能糖果崭露头角。
精致的老字号茶点
新茶食的蓬勃业态下,各界对其发展趋势开展了热烈讨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特在本届茶博会中举办了2025新茶食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汇聚多方观点,碰撞行业智慧,共同探索新茶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茶,正挣脱“饮品”的单一标签,以千姿百态的“可食”形态,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味觉大赏与产业变革。
茶食共生:舌尖上的东方美学
何为新茶食?官方定义为:“新茶食是以茶树等可食用植物相应部位为原料,经现代技术处理,向其它领域拓展,将茶与众多食品相结合产品的统称。”
形态各异的茶糕点、小巧精致的茶果子、清香解腻的茶粽子……近年来,相关企业以健康优质的茶为媒介,打造各式精致江南风韵茶点,茶食共生,早已超越味觉创新,成为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鲜活载体。以西湖龙井入酥,九曲红梅传味,还有五大名窑、十二月令等文创茶点,茶博会参展商执贝将古法手作与中式美学交融,让西湖荷影、运河故事在舌尖流转。
论坛沙龙环节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岳飞教授在论坛中提到,从2023年起,大食物观已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坚持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关系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美好生活。老百姓的食物需求从吃得好、吃得饱逐渐到吃得健康。“茶”也作为粮食的一种,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新茶食的研发正沿此方向进行。
同为参展商的齐天乐食品是温州一家专注于中式糕点的老字号食品企业,“我们在研发产品时,主打低糖低脂、高纤维,尽量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偏好,在包装方面也融入当下时尚元素与国潮风格”,总经理洪少红分享,在新茶食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力求向市场传递“茶点新生,文化共赏”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非茶企业正跨界进军“新茶食”赛道,以古法匠心为坚守,通过跨界联名,茶食搭配指南等,突破传统形态与场景限制,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通过茶博会这一窗口,向世界展示专属于中国茶食的东方美学和创新活力。
王岳飞教授发言
刘仲华院士发言
科技赋能: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从茶饮粉末调制1.0时代,到传统连锁茶饮2.0时代,再到如今新茶饮3.0时代,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在论坛中介绍。
“现代抹茶”“宋韵抹茶”“抹茶拿铁”……浙江馆内,一台拥有多种泡茶技能的胶囊抹茶机格外吸引眼球,只需1至3分钟,就能完成从胶囊喂入到成品出茶的全流程。除了在新茶饮生产流程中的科技运用,新茶食中还有一类茶科技产品,掀起的市场反响日益热烈。在茶博会的平阳推介会上,许多观众好奇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趣呤黄”。这款压片糖果咀嚼片由浙江大学参与研发,主要成分为黄茶中的儿茶素以及石斛多糖,主打保健效果,已取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未来,科技将赋能新茶饮行业全链条更新,通过感官评测技术,企业得以更精准洞察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研发出更契合市场需求的饮品;新茶饮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涵盖供应链的数字化运营、生产加工的智能化控制以及营销渠道的数字化拓展,显著提升整体运营效能与管理水平;前沿萃取工艺、风味与口感创新方案的应用等,为新茶饮的风味层次与品质保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市场布局:“国内+国外”的立体化格局
本次茶博会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6736家专业采购商达成现场茶叶交易258.215吨,交易额2.887亿元。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547.2亿元。
立足巨大的内需市场,近年来,丽水松阳的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面市多款新茶食产品。产品涵盖全年龄层、主打融入百姓生活,比如绿茶土面、绿茶年糕、绿茶馒头、绿茶饺子、茶香鸭等。副总经理纪红说,绿茶土面一直是公司销量最高的茶食品,这些产品也获得多个奖项。“处州绿丰”绿茶土面曾荣获浙江农博会新产品金奖,“绿茶土面”被评为丽水市特色伴手礼。
“茶食的市场渠道越来越广阔,比如茶香鸭被许多企业工会选购,绿茶土面、饺子、年糕等进入许多超市货柜。越来越多老百姓出于好奇或是健康的考虑,购买茶食品。”纪红谈道。
茶博会的抹茶冰淇淋很受欢迎 新华社图片
目前新茶饮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竞争白热化,下沉市场虽有机会但也面临挑战。出海是企业开辟全新的、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必经之路。
“茶博会期间展位每天能成交100多个散客单,此外他还谈成了多家代理商,其中甚至有位来自伊朗的客户。“当时我给他品尝了九制黄精红茶,他觉得口感很圆润、酸甜可口,跟伊朗的香茶风格很不一样。”汉茶(苍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坤回忆道,“他对我们的中医文化很感兴趣,养生也是伊朗的大趋势,而且他毕业后打算回伊朗开一家茶馆,有兴趣成为我们养生新茶饮的代理商。”
于新茶饮企业而言,“国内+国外”的立体化布局,能够突破增长天花板、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它是传播中国现代茶文化、构建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
从古老到当代,从技术到产业,从产地到全球,中国茶的未来必定是流动的、包容的、无界的。此次论坛各个茶界专家、新茶人、茶文化研究者的观点交锋,提供了新茶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让我们意识到,茶正在突破边界,或将转化为多元化食物以及乡村产业升级的新势力,在传承中新生。
(图片除署名外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