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超长假期可以干点什么?这两天,不少初中校长、老师纷纷晒出朋友圈,一大波高中生回母校打卡。
考场上写完的答卷,不过是青春的一个章节,回到初中母校,也是为了寻找一块重要的记忆拼图,让自己的成长变得更加完整。
已经毕业的同学回到杭州育才中学打卡
幸福是目送你们远行后
又能欣喜地看你们笑着归来
“校园中偶遇毕业的学生回校看望老师,一杯咖啡、一枝玫瑰、两块饼干,幸福涌上心头!教师的快乐不就是在学生的欢笑中吗?”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党委书记金晓东的一条朋友圈,引来了不少人的点赞。
这两天,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王老师也遇到了一群回母校的高中生:“原来幸福,就是目送你们远行后,又能欣喜地看你们笑着归来。”
杭州第十三中学的沈老师,同样体验了一把为人师者的幸福。“久别重逢的幸福,我的孩儿们又回来看我了,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教师的幸福感在这一刻具象化。”
杭州育才中学副校长徐燕儿晒出了朋友圈:“今日孩儿们回校。”这条朋友圈还有配图三张:老师小小的办公室里,满满当当挤了一屋子人;还有已经上了高中的同学,回到母校后,坐在教室最后排旁听,仿佛瞬间回到了初中时光。
“从高考第一天开始,就有高一、高二的同学回来看望老师。高考之后,也有高中毕业生回来打卡。”徐副校长告诉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回母校打卡,是“育才人”每年的保留项目,“我们都是从初一带到初三,师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毕业后学生都蛮怀念学校和老师的,很多人都会回来找老师聊聊,甚至听老师上课。”
老师晒出回母校打卡的同学们
每次回校就像回家一样
还有班级绘制了“全国蹭饭地图”
聊什么?有跟老师汇报近况的,也有向老师请教的。比如高一面临文理分科,有同学比较迷茫,也会听听熟悉自己情况的初中老师的意见。有一次,徐副校长还看到一群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后在书吧一起做作业。
“育才很欢迎毕业生回来,校长也一直跟我们强调,毕业生回来,要给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门卫也要让他们通行,所以每次回校,他们说就像回家一样。”徐副校长说,很多同学把回母校当成了一种习惯,比如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读书的男生楼同学,每次放假雷打不动,一定会来母校看望老师,“育才中学、育才大城北,会跑几个校区,找不同老师聊聊近况。”
有同学坐回教室听课
这次回母校打卡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级回来了一大半,不少还是穿着校服跟老师合影。今年在杭二中考点外,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遇到了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孙恒喆,他初中就在育才中学读书,送考当天,他也穿着初中班级发的中考“战服”来给高中同学送好运。
每年高考结束,大学录取完毕后,很多育才老师还会收到来自毕业生们的惊喜——一份份新鲜出炉的“全国蹭饭地图”,“育才人”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
徐副校长给我们提供了一张“蹭饭地图”,这个班级的同学分布在北京、吉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福建、湖南、广东、香港等地,有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也有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求学的。其中浙江大学的人数最多,包括海宁校区在内有16人。
办公室挤了满满一屋子回母校打卡的学生
“作为老师,肯定是很开心的,说明他们对母校很认可。看到学生发展得很好,老师也很有成就感。”徐副校长的朋友圈下,就有家长留言:“娃儿们离开了育才越发体会到育才的好,一个办公室都坐不下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