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嘉善罗星:窑烤面包“烤”热乡村新消费

    潮新闻·共享联盟·嘉善 徐子涵 熊冰 郭欧 编辑 沈超2025-06-11 08:38全网传播量1427
    00:00
    00:00
    01王超和妻子在嘉善县罗星街道鑫锋村开设窑烤面包店,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02面包店选址村里的闲置农房,进行精心改造,既维持了乡村特色,又满足了窑烤面包的特色,6月正式开业。
    03窑烤面包店主打天然果木香与欧式风味,每天目标产量约300个,工作日顾客络绎不绝,传递出松弛感与慢生活节奏。
    04王超规划未来探索新调味方式和料理方法,推出面包衍生品,增设咖啡茶饮区,提高顾客黏性,享受“面包+风景”的双重治愈。
    05窑烤面包店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生动样本,激活乡村消费新场景,为本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城市客流,预计将有更多新业态涌现,助力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在嘉善县罗星街道鑫锋村,一种新的“炊烟”正悄然升起。当地的一家窑烤面包店中,柴火窑炉中翻滚的麦香,吸引着远近食客驱车前来,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这家窑烤面包店,烤炉前,主理人王超正等待着面包出炉。窑烤面包,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电烤箱的温度可以精准调节,但窑炉在烧完之后温度会持续衰减。因为很难精确掌握温度衰减的幅度,我们需要根据温度变化,合理安排不同面包的烤制顺序,根据经验,适时将面包取出。”王超介绍道。

    此前,王超和妻子朱明珊经营着一家酒吧,受市场因素影响,转型迫在眉睫。王超心怀音乐梦,妻子向往慢生活,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将目光投向乡村,在鑫锋村开启了这份与火窑相伴的新事业。

    窑烤面包店开在乡村,应该选址在哪里呢?夫妻俩看中了村里的一处闲置农房。“这个房子原来是猪舍,闲置了十几年了,我们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去改造和清洁。”朱明珊说,这处闲置农房风貌古朴,周围是自然农田环境,依托鑫锋音乐村的品牌,依照“南法乡村”的美学设计,对废弃农房进行了一番精心改造,既维持了原有的乡村特色,又满足了窑烤面包的特色。

    “取名‘villa vita’,它是意大利语,就是乡村生活的意思。”今年6月,面包店正式开业。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窑炉面包却坚守着“慢工出细活”的匠心。面团需提前48小时精心准备,窑火要烧足两个小时,而且全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主打天然果木香与欧式风味。这种独特的工艺,恰好契合了都市人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目前,面包店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有恰巴塔、酸面包、法棍、吐司、贝果等十几种,每天的目标产量约为300个。

    记者在工作日的下午来到店里,尽管地处乡村,小院里却热闹非凡,驱车前来购买面包的顾客络绎不绝。与街头商铺里精致的面包不同,窑炉面包传递出的是一种松弛感。许多人在这里闹中取静,找到了慢生活的节奏,有人边品尝面包边愉快聊天,有人刷着手机享受悠闲时光。

    如今,窑烤面包店不仅烤出了令人惊艳的美味,更“烤热”了整个村庄的经济活力。对于未来的发展,王超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表示,即使窑烤面包的热度有所减退,但面包作为日常食品,需求依然稳定。他计划脑洞大开,探索新的调味方式和料理方法,后续还将推出三明治、西式简餐等面包衍生品,以提高顾客黏性。

    此外,面包店还增设了咖啡茶饮区,顾客可以坐在麦田边的露天座位上,享受“面包 + 风景”的双重治愈,构建起都市人可触摸的“诗与远方”。

    从曾经的荒废角落到如今的热门打卡地,窑烤面包店如同“酵母”,激活了乡村消费新场景。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这类业态不仅为本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更凭借差异化的体验吸引了城市客流,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生动样本。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窑烤面包店这样的新业态在乡村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