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经济大显身手的时代浪潮中,海宁这片创业热土正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创新传奇。铠甲,这个看似存在于影视剧中的古老物件,与以皮革闻名的海宁似乎毫不相干。然而在中国皮革之都,每年不仅产出时尚靓丽的皮衣,还有上千件精美铠甲诞生。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一位执着匠人的到来。
2015年,一位背着甲片样本的四川匠人走进海宁中国皮革城。无人想到,这个看似寻常的采购之旅,竟为海宁催生出一个新公司。他就是炼铠国潮甲胄文化创意(海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有着“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之称的温陈华。
炼铠国潮甲胄文化创意(海宁)有限公司负责人温陈华
十年过去了,温陈华和他的炼铠堂不仅在海宁扎下了根,更让千年甲胄文化重焕新生。
一个甲胄迷的执念
1974年,温陈华出生于四川内江。自称爱玩游戏、爱看连环画和演义小说的他,从小就对古代甲胄产生了浓厚兴趣。
少年时期,温陈华经常会给教科书上的人物画上甲胄,幻想着杀敌无数后威风凛凛的样子。为了学习铸甲手艺,从1996年开始,温陈华一边寻找老手艺人拜师学艺,一边自己看教程琢磨。中专毕业后,他在内燃机厂当锅炉安装师傅,学习打铁、钣金等工艺技术。但儿时的甲胄梦一直萦绕心中,他开始琢磨将学到的技术制作成真正的甲胄。
后来,温陈华开了一家电脑店。闲暇时光,他总是泡在图书馆里查看大量甲胄文献,还跑到各大寺庙临摹塑像身上的甲胄。2008年,温陈华正式开始复原宋代盔甲。“宋甲最难的是鳞形甲片的制作,这关乎甲胄能否保命。”温陈华说,一套甲胄大约需要甲片2000多片。为了符合人体形态,每一片甲片的弧度都有细微差别,每一片都需要经过手工敲打成形。
此后,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艺水平,温陈华组建了小型制作团队——炼铠堂,《满江红》《长安十二时辰》等知名影视剧都是他的客户。不过,由于受制于手艺人、原材料和订单地的限制,炼铠堂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在昆明、重庆等地来回奔波。“那时候就像一支‘游牧部落’,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温陈华回忆道。
然而,这种小作坊的经营模式,终究难以支撑他的甲胄梦想。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持续的订单来源、专业的生产场地,这些现实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海宁扬帆起航
2015年,温陈华因采购皮革原材料第一次来到海宁。彼时,他对海宁的印象仅停留在皮革城的广告,以及金庸故乡的文化标签中。但实地考察后,他发现这里不仅皮革品类齐全、价格优惠,周边五金和布料供应链也十分完善。更让他惊喜的是,海宁的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横店、象山等影视基地,与他当时主要客户群体的所在地高度契合。
“当时确实很心动,但把整个事业搬到海宁,对我们来说是个重大抉择。”温陈华坦言,“来海宁定居这件事,原本并不在我的计划中。但人生就是这样奇妙,有些缘分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在他看来,这世上能完全按照自己规划前行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随遇而安。就像他手中的甲片,看似零散,最终却能拼凑成完整的铠甲。
尽管海宁各方面的优势显著,但真正让温陈华决定留下的,是海宁人的“江湖气”。2022年,海宁招商团队主动找上门,开口第一句就是:“你们需要什么?我们想办法。”招商团队不仅提供了租金优惠、低息贷款,还帮他对接上下游供应商,甚至联系了皮革城的黄金铺位。温陈华笑称:“就像郭靖遇到了洪七公,有人真心实意教你‘降龙十八掌’。”
海宁招商团队的服务理念也给温陈华带来深刻启示。他最自豪的,就是从招商团队身上学习到了“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干事态度。“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优质服务才是企业长青的根基。”温陈华深有感触地说,“在铠甲这个卖方市场,我们可以‘躺着接单’,根本不需要考虑服务。但海宁的招商团队让我明白,真正的竞争力在于用心服务每一个客户。”目前,炼铠堂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种转变,正是得益于创业氛围的浸润。
在海宁扎根后,温陈华和他的炼铠堂步入了快车道。当年,炼铠堂就接到了横店一剧组的300套铠甲订单。团队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交付,赢得了剧组的好评。
如今,炼铠堂已从“流浪作坊”升级为产业链完备的企业,年产值近2000万元。从五金件锻造、皮革裁剪到布料缝制,所有原材料在这里完成精加工后,经过匠人们的巧手组装,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铠甲制品,从海宁发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让甲胄走进千家万户
眼下的炼铠堂,早已不再只为剧组服务。
随着国潮兴起,温陈华的铠甲成了收藏界的新宠。有人买来作为工艺品摆件,布置家居环境;有人当作艺术品陈列,浓厚传统文化氛围。“铠甲不再是道具,而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英雄情结。”他说。
“武侠小说里,高手总要找一把趁手的兵器。”温陈华表示,“海宁,就是我的‘铸剑山庄’。”在这里,他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方向,更找到了让甲胄文化“重出江湖”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温陈华始终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他带领团队走进校园,开展甲胄文化公益讲座,向青少年普及传统工艺知识。
谈及未来规划,这位务实的匠人展现出一贯的沉稳。“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把当下的每一件作品做到极致,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在他看来,匠心就是要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让时间的沉淀自然孕育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