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查阅了马剑《戴氏家谱》以来,我常为“行状”和“墓志铭”发困,它们毛一看差不多,为何要分“行状”和“墓志铭”呢?近我认真查了下,知道了些“其中”。“行状”是详细叙述死者世系、生平、先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通常有死者的亲友或门生故吏撰写,目的是为死者立传撰写墓志提供素材。而“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通常比较简洁,描写死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仕途变迁,道德品行、人际交往等,注重概括死者一生的全貌。
朱家3位皇帝的御医戴思恭于1405年去世,那年他82岁。他的“行状”是谁撰写?答是朱棣皇帝时代的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郑沂所撰写。行状叫《明奉政大夫太医院使戴思恭行状》。
公讳思恭,字原礼,姓戴氏,号肃斋。其先唐平南节度使,银青光绿大夫,太子检校,尚书令讳昭,凡十五传至公。曾祖讳涛,祖讳暄,父讳尧,皆隐德弗耀,诗礼相传,为浦江望族,世居兴贤乡之马剑九灵山下。公自幼庄重,不苟言笑。孝谨温良,出于天性。读书明大义,颖悟绝人。作为诗文,一本经训,于步天风鉴之学,无不究心。……
《行状》全文约1500字。
戴思恭的“行状”文词新奇,而又朗朗上口;概括力强,令人拍案叫绝!真要为礼部尚书郑沂点赞,他对戴思恭有几句十分精辟的评语:“公与人交,久而弥笃;年愈高,而德愈勋;身益荣,而心益卑。有求必应,无问贵贱。遐迩未尝以风雨少阻,或有不裕修报者,必峻却之,曰:我以不济人为心,宁计利耶?”1987年,当我和毛培镐、徐荣华看到《戴氏家谱》上的这段话,齐声赞美,不但美在戴思恭步入岐黄的人生路上,更美在他待病者“无问贵贱”不求图报的医德上,难怪他在晚年被朱家皇朝命名为“仁义人”。至今38年过去了,我与徐荣华兄谈起戴大师,常禁不住要相互背诵和传诵着这几句美文,真是无意中把它做“座佑铭”了。
现在,我们又问问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郑沂有没有资格及“风俗约定”给奉政大夫太医院使戴思恭写“行状”?
其一,礼部尚书是负责人文化、教育、祭祀等的国家级部长,当然有资格给戴思恭写行状。其二,郑沂是浦江人,与戴思恭同乡。他在行状的结尾是这样说的:“沂添亲旧,尝讲于公者久矣,故知公为悉。仿公冢孙绍,将以永乐丙戍十二月十七日,葬公于独秀山冈,从治命也,以状为托,而笔力疎劣,莫能有发挥溍德敢托公行实之概,以备立言君子取择也,谨状。”
“沂添亲旧”这4字引起我极大关注。“沂”是指写行状的陈沂,“亲”指戴思恭是太医院院使,当朝时他又以同乡和老者教导青年,传递信息,而“旧”指什么呢?“旧”应该指的是过去,过去的岁月陈沂家和戴思恭家有什么联系吗?使我关注到戴良在“九灵山房集”收录的《丹溪翁传》中的一个病案和实例。
戴良是戴思恭的亲叔叔。《丹溪翁传》是一篇不朽著作,朱丹溪的行医经历和医术、创造全记在这个“传记”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界把它作为医古文,并且是中医学生必读课文。《丹溪翁传》里第一个病案故事是这样的:
那是五六十年前的故事。那年夏天,戴思恭和朱丹溪师徒俩正在浦江悬壶,晚上住宿在马剑戴思恭家,一大早忽有一壮汉上门,见到师徒俩,跪地就拜,言说是浦江郑家大台门的管家,“救救我家大少爷,他拉了几天肚子,昨天晚上突然昏厥倒地了。还双眼翻白,这可把家人吓死啦,还小便失禁,流汗不止……恳请你们师徒俩……”
是一个急诊,又是个壮年汉子。师徒俩连忙起身跟随管家行走30多里地来到郑宅镇郑家大台门。
经过望闻问切,师傅俩耳语了一会,师傅几次切着病人的脉腕,后,缓缓而说:“这是阴虚而阳气暴脱所致。”为什么这样?是因为患者“病后喝了黄酒,而晚上又行房事。”朱丹溪对家人继续说,“我们师徒俩会治好他,请你们别急!”
师傅俩一番商议立即采取2个方案。
一是撮人参,制备和煎熬人参汤。
二是徒弟戴思恭立即拿出针灸灸患者气海穴位。
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神益智的作用。而针灸灸人体气海穴(脐下三指),作用于温阳补气,益肾固精,健脾和胃。
2碗人参汤灌下,针灸气海穴捻了数次,直挺挺的病人会动弹了。又过了一会,嘴唇也会翕动了。
直到第三次灌人参汤,毕了,患者就苏醒了。
等病人脱险后,师傅俩嘱家人买来3斤人参,熬成膏,一次二匙,每天3次。人参膏吃完,人就痊愈了。
陈沂所说的“旧”,是这次师傅俩为郑义门的这个急诊。当然,这个“旧”还包涵着其它。因为沂是郑义门的八世子弟,幼年从师于宋濂,而宋濂是为戴思恭父亲撰写“墓志铭”的老师。再说郑义门自南宋建炎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郑氏家庭15世同居共食达360余年,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家族中173人出士,无一贪脏枉法,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了解了这个千人共居、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后,深受感动,亲赐一块“江南第一家”的匾额。而陈沂本人则直接从一介布衣提拔为礼部尚书。但郑沂的礼部尚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做官不拿俸禄的人。
当然,戴思恭也有“墓志铭”,与众不同的是他有2个“墓志铭”,其一有文林郎监察御史曹昌撰写,其二有翰林院检讨同修国史的王汝玉撰写。两篇“墓志铭”字数各为110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