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旗袍向日葵 杭州80后妈妈“缺席”送考背后的故事

潮新闻 记者 金丹丹2025-06-08 01:49全网传播量29.2万
00:00
00:00
016月7日,高考首日,杭州考生小宇拒绝妈妈林悦的“旗袍送考”,选择独立完成高考。林悦尊重儿子意愿,未参与送考大军,展现了亲子间的理解与尊重。
02林悦曾计划以旗袍送考给予儿子鼓励,但小宇因反感“特殊化”照顾而拒绝。林悦通过健身和学英语等自我提升方式,意外改善了亲子关系,让儿子看到独立成长的榜样。
03小宇高中三年住校生活培养了独立能力,拒绝过多关注。林悦意识到过度焦虑对孩子无益,转而注重自我成长,这种“松弛感”反而促进了亲子间的和谐。
04林悦重拾英语后,与儿子成为学习伙伴,互相鼓励。这种共同成长的过程,让林悦更加理解孩子学习的不易,也让孩子看到母亲不断进步的姿态。
05林悦的“缺席”送考,以尊重和理解诠释了母爱的新方式。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机会。林悦母子各自成长,彼此照亮,展现了亲子关系最美的样子。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7日,高考首日,全国各地的考场外挤满送考的家长。

有家长身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有家长高举向日葵,象征“一举夺魁”。

而在杭州的一个考点外,却少了一位本可以成为“风景”的妈妈——林悦。

这位80后妈妈没有加入“送考大军”,而是选择尊重儿子的意愿,安静地待在家里。

她的陪考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牺牲,却藏着一种更动人的亲子关系: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的成长与成全。最好的教育,是活出自己的精彩。

林悦做了一份记录成长的手册送给儿子 受访者供图

“非典型”送考,儿子拒绝旗袍和向日葵  

高考前一个月,林悦的购物车里已经躺好了四件旗袍——红色、绿色、紫色、黄色,对应“鸿运当头”“一路绿灯”“紫定能赢”“飞黄腾达”的好彩头。作为一名健身一年半、成功练出马甲线的时尚妈妈,她原本计划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考场外,给儿子一个“惊艳”的送考仪式。  

然而,一通电话打破了她的计划。  

“老妈,高考那天您别来,千万别穿旗袍,也别拿向日葵,更别搞营养餐。”儿子小宇在电话里语气坚决,“您就让我安安静静考完,和平常一样就行。”  

林悦有些失落,但还是笑着答应:“好,听你的。”  

这并不是小宇第一次拒绝“过量”的让他不舒服的“仪式感”。三年前,他考入杭州一所重高分校,三年的住校生活,让他习惯了独立,也反感任何“特殊化”的照顾。  

“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比如他会不会忘带2B铅笔?需不需要送一份备用文具过去?早餐吃什么好?会不会引发乳糖不耐?”林悦笑,“但每次我刚想提醒,他就先说:‘老妈,我都住了三年校了,还能不会照顾自己?一模、二模我很熟悉了,注意事项都清楚。’我和老公就互相安慰,要相信儿子自己能搞定。”  

最终,那四件旗袍没有下单。高考当天,林悦像往常一样,安静在家做家务、看书、健身、学英语。小宇和爸妈约定,高考结束那天再见面。

健身后的转机,“松弛感”扭转了亲子关系

三年前的林悦,并不是这样“佛系”的妈妈。  

小宇刚上高一时,面对10门功课的压力,理科并不擅长的他面临成绩的下滑。那时的林悦像很多家长一样,陷入了焦虑模式——到处搜集学习资料,寻找辅导班,想要帮儿子。  

但结果却是,林悦一开口,小宇就烦,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转机出现在她开始健身之后。  

有一次周末,小宇在家休息,却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样“抓紧时间学习”。林悦看着心里着急,忍不住唠叨了几句,家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在围着儿子转,眼里只有他的学习。再这样下去,亲子关系就彻底毁了。”那天,她索性放下焦虑,出门去了健身房。  

跑步机上,她只坚持了10分钟就大汗淋漓。“但运动完,心情莫名好了很多,回家看到儿子没在学习,居然也能心平气和了。”  

渐渐地,她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健身、学英语、和闺蜜旅行。让她意外的是,这种“松弛感”反而影响了儿子。  

健身已成为林悦的日常 受访者供图

健身一年多后的某个周末,她随口说:“我去健身了。”没想到小宇突然抬头:“老妈,我跟你一起去。”  

在健身房,18岁的少年看着妈妈轻松举起2.5公斤的杠铃,忍不住笑了:“可以啊老妈!”林悦早已从当初跑10分钟就喘的“小白”,变成了能完成高强度训练的健身达人,而且已经有了让儿子也不停夸夸的腹肌。  

“与其在焦虑中消耗彼此,不如先改变自己。”林悦说。  

重拾英语有意外收获,母子变学伴

健身之后,林悦的第二个“自我投资”是学英语。  

她喜欢旅游,但一直不太敢去国外自由行,因为“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去年,她下定决心从零开始——背单词、听听力,甚至自己找英语试卷来检测自学效果。  

“年纪大了,记忆力是真不行。Monday到Sunday这7个单词,我背了好久还是错,每天都默写,花了好多天才会了。”

但她的坚持却意外打动了儿子。一个周末,小宇回家发现妈妈正在悄悄学英语,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竖起大拇指:“老妈,我要向你学习。”  

从那以后,母子俩的交流多了一个新话题。小宇会主动教她美式发音,讲解语法错误。林悦也会把做过的英语试卷拿给儿子看。一份满分100的小学英语卷,她已经能拿到近90分了。儿子每次都会笑着鼓励:“老妈,你太棒了!”  

“学英语后,我特别能理解他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林悦说,“以前总觉得‘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做错了’,现在自己重新当学生,才知道每一步都不容易。”  

林悦说,自己当年读“3+2”项目,高中学完直接读大学,并没有经历过惊心动魄的高考,儿子的高考,其实也是她的“第一次高考”:“当时觉得能跳过高考是件幸运的事,但现在看着儿子备战高考,反而有点遗憾没体验过人生这样的重要时刻。”

林悦说,儿子高中三年,与其说是自己陪孩子,不如说是孩子也让她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不用礼物,来接我就好。”小宇还婉拒了父母准备的考后大礼。但这位18岁的少年却悄悄给妈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一份承载着“18年感恩”的心意。“儿子‘剧透’了有礼物给我。儿子的脑洞很大,很有创新意识,很可能是我和爸爸都完全猜不到的大惊喜。”

其实,在林悦心中,最珍贵的礼物早已拿到。当她坚持健身时,她看到儿子主动走进健身房的身影;当她重拾英语时,儿子脸上有化身“老师”的专注神情。父母活成一道光,孩子自然会追光而行。  

记者观察:各自成长,彼此照亮

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林悦母子找到了第三条路——各自成长,彼此照亮。

这场没有旗袍和向日葵的高考,或许正是亲子关系最美的样子:我爱你,但首先,我要成为我自己。

亲子之间,除了目送背影的怅然,还可以有并肩同行的温暖。

这个80后母亲身上最动人的,不是她练出的马甲线,而是那颗永远在成长的心。

当她在健身房里和儿子互相打气举铁时,在英语学习中和儿子互为师生时,这种充满生命力的互动,比考场外精心设计的送考仪式更有温度、更有意义。

林悦的“缺席”,恰是最动人的“在场”。

当其他家长用旗袍和向日葵表达爱意时,她选择用尊重来诠释母爱——这种克制背后,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理解。正如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教育智慧,就藏在“放手”的勇气里。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给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当父母不再把价值寄托在孩子身上,当家庭不再是压力的传导器,而是能量的补给站,教育会回归它最本真的状态。

这场没有旗袍和向日葵的高考送考,对林悦而言,也是一次珍贵的“高考”。儿子用笔尖书写青春,母亲用行动诠释成长。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8)
冬天不下雪 · 2025-06-08 12:15 · 浙江绍兴回复
盛装送考也好,平常对待也好,孩子的意愿永远是第一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依然是家长的夙愿,但新的时代更为开明,平安喜乐就好。
潮客_LY57 · 2025-06-08 07:12 · 浙江嘉兴回复
“缺席”恰是最用心的陪伴,当送考仪式感让位于孩子的心理舒适区,家长不穿旗袍、不举向日葵的克制背后,是对孩子更深刻的尊重,一起静待花开吧!
天台通 · 2025-06-08 05:01 · 浙江杭州回复
两代人,双向选择,当然,高考的主角是孩子,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5-06-08 04:20 · 浙江杭州回复
这位妈妈很了不起~她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感受,认同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的心情,并且没有整天围绕孩子转,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自己努力去学习技能,无形中反而更带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了孩子比“言传”更积极的影响~
灵魂画手 · 2025-06-08 03:28 · 浙江嘉兴回复
旗袍和向日葵虽然寓意好,但孩子感受更重要啊,这点做得真到位!👍
Yhome · 2025-06-08 03:21 · 广东广州回复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反过来也一样,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有亲近感的同时,也保持适当距离,不干涉,不打扰,此次人生大考,任其自由发挥,衷心祝愿就好。
潮客_w7kyhy · 2025-06-08 03:18 · 浙江杭州回复
哈哈,我家娃也拒绝“仪式感”,说我是来丢人的,看来真得学学林悦妈妈的“佛系”法!
眉目做山河 · 2025-06-08 03:13 · 黑龙江哈尔滨回复
真的太赞了!这位妈妈用行动告诉我们,最好的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律真的超酷!
琴心stringsoul · 2025-06-08 03:04 · 浙江杭州回复
两代人之间,双向放手,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潮客_坚持 · 2025-06-08 02:50 · 浙江杭州回复
非常好,各自成长。
潮客_anevzo · 2025-06-08 02:44 · 浙江杭州回复
送考路上,虽无八零后母身影,却满载温情伴儿旁。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