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2025)在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开幕。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赢”为主题。
今年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连续第6年在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举办,吸引近千名政产学研各界人士参会。经过多年培育,在未来科技城的支撑下,余杭已逐步成为浙江人工智能高地,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现场,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研发的菜鸟物流大模型、 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金融多模态大模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爱家大模型、浙江快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可灵AI”等一批大模型集中发布,展示了未来科技城在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探索成果。
当天还启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专项支持行动。未来科技城为AI创新企业开辟了全新的融资路径,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行5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辐射企业超过60家,融资额超过5亿元。
同时,第三届涿溪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落地签约,多家企业的攻关项目落地未来科技城,涵盖医疗管理、智能硬件等领域,前沿成果加速在杭转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创中心(杭州站)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进一步强化国家级学会资源与余杭发展的链接。
近年来,余杭加快构建“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创矩阵,大力培育低空经济、类脑智能、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余杭区的经济主平台,未来科技城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行业巨头为引领,依托同花顺、申昊科技等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协同支撑,推动数百家深耕AI芯片、智能计算、视觉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企业蓬勃成长,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条。
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有力推动了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壮大与生态的完善,为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贡献力量。未来,要继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构建“1+3+X”未来产业体系。
记者获悉,“1”是以“人工智能+”行动为引领;“3”是主攻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健康三大特色未来产业;“X”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技术、人形机器人、空间计算等若干高潜力产业。
本次大会由4个主旨报告、25场专题活动构成,嘉宾们围绕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崛起、脑机接口突破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对话,探索AI与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激活智慧健康、工业智造、法律科技、智能传媒等千行百业的应用新场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