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杨梅的季节到了。
130万亩种植面积、74万吨年度总产量、63亿元鲜果总产值,杨梅是浙江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水果产业,也是独属于中国的“舌尖明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揭示“杨梅”一名的由来。
慈溪杨梅核心产区匡堰镇的荸荠种。受访者供图。
杨梅起源于中国东南部。而今,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北至陕西,南至海南,我国长江以南的山间田头都有杨梅的身影。虽东南亚国家也有极少量杨梅种质资源,但多作观赏,不以经济果树的形式存在。而中国人栽培、驯化、选育杨梅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如今仅日本和欧美有少量引种栽培。
在这块广阔的杨梅版图上,浙江是毫无疑问的主角。又一年杨梅季开启,浙江梅农们正忙碌着将今夏的第一口鲜甜送往海内外。山野间,一场关于品质、科技与野心的故事正在上演。
慈溪杨梅和衍生开发的杨梅糕点。记者 来逸晨 摄
一、销全球,靠细心也靠野心
正如许多资深杨梅饕客所说,“一到六月就盼杨梅、一盼杨梅就来浙江”。
浙江的杨梅种植面积、鲜果产量和产值多年来稳居全国首位,浙江梅占据全国乃至世界杨梅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国家对于进口水果的品质要求严格,慈溪杨梅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原生栽培” 的传统种植理念,施有机肥、不打药、不用除草剂,凭品质和安全畅行海外,以解全球华人的一口乡愁。
“春苗杨梅冠全球”,在全国最早最大的有机杨梅产地浙江慈溪横河镇,走进梅农茅春苗的家,门楣上的一副大字透漏着他的隐藏身份——中国新鲜杨梅出口的第一人。
茅春苗家堂屋挂着的一副大字。记者 来逸晨 摄
“把浙江杨梅销往全球,靠细心也靠野心。”如今,茅春苗家院中仍然保留并运行着当年用盖农村两层两开间楼房的钱建成的21平米冷冻冰柜。采摘下山后第一时间2至6℃预冷一晚,再全程用泡沫保温箱配合特制冰袋保温……他自1997年起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一套杨梅离开树体后的适用保鲜措施,2000年,首批2吨重的鲜杨梅经他手成功销往法国和意大利。
茅春苗家堂屋挂着的一副大字。记者 来逸晨 摄
“接下来要准备300公斤,发马来西亚。”今年,随着6月第一篮露天杨梅下树,茅春苗又忙碌了起来。谁也想不到,这位老梅农,竟是颗颗分体果托的首创者,他曾申请专利并很快流行开来,时下仍为主流。为防止冰袋途中变软变形挤压杨梅,他又设计了9毛钱一个的冰袋固定塑料仓,虽略增成本,但大大降低了远途运输的损果率。
浙江人对于增加杨梅的商品生命,是无比执著的。今年的浙江土特产之“六月杨梅红“主题推介活动上,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贵明欣喜透露,在前人基础上,当地企业研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移动冷链技术,种植基地源头预冷、全程冷链运输,正大规模投入商用。
今年慈溪招募10位全球杨梅大使,图为他们在匡堰镇杨梅基地体验杨梅采摘。受访者供图
“寰球同此共鲜甜”,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共帮助除宁波外的浙江全域43家杨梅果园注册登记并实现产品出海,12吨浙梅出海累计创造约28.5万美元货值。今年,浙江杨梅的出海热潮再起,尤其丽水,随着首批青田杨梅5月28日顺利出口新加坡,截至目前已有11家果园注册登记加入出海大军,占去杭州关区注册量超四分之一。
二、护良种,老家底有新传承
浙江杨梅行销四方的底气,深植于其对种质资源的珍视与持续创新。
杨梅界有一大一小两大主流品种最为受捧,八方引种、万里移栽:小者,是原产慈溪、风味浓郁的“荸荠种”;大者,是源自黄岩、甘甜多汁的“东魁”。
不过,小众出精品,在浙江杨梅界也比比皆是。
在温州瓯海区茶山街道罗胜村,一棵树龄150年的杨梅古树,见证了当地品种、浙江省四大良种丁岙杨梅的悠久栽培历史。这种杨梅色泽紫黑、个头中等,相比其他品种,难得的是它格外柔软多汁,且成熟期早半个月左右,刚上市就能卖到200元一斤的好价,“吃”到更早上市更优价格的红利。
“我们通过智能大棚开展促早设施栽培,将杨梅开花至果实成熟这个过程进一步整体提前,拉长红利期。“瓯海区农业农村局干事单琳雯告诉涌金君,今年,茶山丁岙杨梅开摘时间从5月中旬提前至5月3日,比大部分浙江杨梅早了快一个月。
上虞当地特色杨梅品种深红种和水晶种。受访者供图。
绍兴上虞的主栽品种深红种、水晶种则是相对晚熟的浙江地方良种。前者红得鲜艳,核小肉细;后者色泽晶莹似玉,格外鲜香。都要在六月中下旬成熟。多亏了设施栽培促早技术,今年6月6日的“六月杨梅红“全省杨梅推介活动上,涌金君就尝到了。
上虞水晶种杨梅。受访者供图
其中,果色乳白的水晶种很特别,是本地白杨梅中的优株嫁接繁育而来。“这几年我们格外珍视这一名贵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干事任建杰表示,目前水晶种杨梅在上虞铺开种植了8000多亩,今年端午前上市的1000斤大棚促早水晶种杨梅卖出了300元一斤的高价。
放眼全国约400个杨梅栽培品种,被誉为“四大杨梅良种”的东魁、荸荠种、丁岙杨梅、晚稻杨梅,全部源自浙江。回溯历史,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杨梅属花粉,更证明其在浙江已有7000多年的种植史。
“传承和发扬浙江杨梅新优品种选育,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加工、授粉专用品种的开发,和以产季调节为主的早、晚熟品种的开发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告诉涌金君,眼下,已有杭州萧山地方种“早色”的变异种“早鲜”和由荸荠种变异而得、果型大如东魁的“早佳“系列新品种表现优异,另有一批新秀则别具香气,用来酿酒风味格外得好。
三、杨梅酒,舌尖上的浙江新名片
讲起浙江名优特产,浙江第一大农产业茶业的代表龙井茶常被首先想起。而自去年起,浙江决心围绕其第一大水果产业——杨梅,打造一张全新的土特产金名片:杨梅酒。
眼下,浙江《杨梅酒产业三年提升发展计划 》发布后的第一个杨梅季正式到来。这张新名片的锻造工程已全面启动。
“杨梅酒,是有潜力成为’果酒中的国酒’的。”全国杨梅蒸馏酒龙头厂商浙江河姆液杨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尧华是一位年近60的老梅农,用杨梅制酒20余年,他坦言,初衷源自解决鲜果销路问题。
程尧华酒厂的爆款精品杨梅酒。记者 来逸晨 摄
20吨的杨梅酒能消化掉140吨的杨梅鲜果,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程尧华的酒厂杨梅“果-酒”转化率高出传统4个百分点。有益菌、活性酶、花青素类抗氧化物等总含量也较高。看好杨梅酒产业接下来的发展,程尧华干脆退出鲜果市场,全力酿酒。预计2025年总销售额将比去年增长足足两倍。
杨梅蒸馏酒、杨梅泡制酒、杨梅白兰地……在今年“六月杨梅红“现场,涌金君看到,前来摆摊推介的杨梅酒企业数量堪称活动连续举办19年来之最。新兴和老牌酒企都纷纷推出了46°左右的100ml小瓶装,价格在20元上下,十分亲民;而53°左右的500ml高度精品类,则在200至3000元不等。
“我们与浙江大学、宁波生物技术企业和余姚农技推广站的专家们联合打磨绿色制酒工艺,用四明山泉水和经典荸荠种杨梅制酒,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市场反馈很好,‘六月醉‘系列一上市便在本地市场迅速打开销路。”宁波余姚的新兴杨梅酒企业——舜邑杨梅酒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周士忠前来试销新酒,信心满满。
根据计划,到2027年,浙江将重点培育杨梅酒生产企业10家左右,杨梅酒产量、产值较2023年均翻一番,分别达到2.5万吨、18亿元,并打造出2至3个具有国内外较大影响力的杨梅酒品牌。
涌金君了解到,目前,为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整体品质,浙江正立项制定《浸泡型杨梅露酒加工技术规范》,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杨梅酒的省级标准,将从品种选择、浸泡加工工艺、风味提升、辅色技术等具体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为浙江杨梅酒这张“新名片”奠定坚实的品质基础。
杨梅酒,正从解决鲜果销路的“副产品”,蝶变为承载浙江风土与匠心、走向更广阔市场的特色产业新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