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产教共振育匠才 升学就业双优路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统筹 付中官 楼丽君 撰文 毛锐 戚罗燕2025-06-06 03:37全网传播量5237
    00:00
    00:00
    01上虞区职教中心打造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强专业融产业”,与高校及企业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如工艺美术专业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实践项目。
    02该校“强师资育匠师”,拥有由全国技术能手领衔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多位教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为学生树立榜样。
    03上虞区职教中心“强技能育人才”,创新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如俞嘉添获全国技能大赛奖牌。
    04学校实施“升学就业双通道”战略,设置冲刺本科高考精英班和中高职、中本一体化大学直通班,打破职业教育升学“断头路”刻板印象,如“3+4”中本班录取线反超部分普高。
    05上虞区职教中心与多所优质高职院校联办直通班,聚焦热门领域,学生毕业即可无缝衔接就业市场,实现“学历+技能”双丰收,家长口碑良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走进上虞区职教中心,这里没有标准化流水线,只有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星光大道”;这里不设能力“天花板”,而是搭建起直通产业前沿的攀登“阶梯”;这里拒绝“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让技能火花与人文素养在实践土壤中交相辉映。

    “以课堂为车间,化教师为匠师,熔技能铸学历,让每个职教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上虞区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汪月忠说,从“强专业融产业”的产教共振,到“强师资育匠师”的双师赋能;从“强技能育人才”的进阶式培养,到“强升学优就业”的四维立交贯通,上虞区职教中心为学生打造逆袭赛道按下快进键。

    强专业融产业 打造人才培养“强引擎”

    步入上虞区职教中心数字媒体艺术课堂,电脑屏幕上茶山、稻田与古村落跃然眼前,学生们正专注地设计一款乡村振兴主题的产品包装。这是该校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发的实践项目,也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日常。

    “虽然技术方面在不断迭代更新,但审美是恒久的。”工艺美术专业带头人倪亮节深耕领域二十余年,将“小众”专业打造成省级精品。学生们从打牢素描、色彩基础,到学习PS、AI等技术软件,甚至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在干中学,以实践推动专业能力提升。

    面向工艺美术专业领域的数字媒体专业及艺术设计两大方向,上虞区职教中心形成了“基础夯实+能力跃升”双轨培养模式。通过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能力本位培养。”倪亮节介绍,工艺美术专业推行的“岗课赛证”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将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要求并重,在省市专业技能比武中成绩优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取得专级美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现代技术发展速度快,我们的专业设置更要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上虞区职教中心副校长许叶锋介绍,汽车产业迭代更新,该校汽修专业作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与时俱进,依托新能源汽车教学实训室,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课程体系,提升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由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延伸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运用专业,则聚焦智能产线运维领域,与学校重点培育的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数智商贸等新兴专业,形成“老牌夯实、新兴突破、骨干优先”专业发展格局,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师资育匠师 激活产教融合“新密码”

    “你们是来找任老师的吗?他带上次获一等奖的学生出去比赛了,不在工作室里。”记者走进任城龙工作室,工作室学生热情地迎了上来。环视工作室,摆满一面墙的获奖证书和奖杯,映照着墙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八个大字,书写着汽修专业教师任城龙从职教学子到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从“浙江工匠”到“全国技术能手”汗水历程。

    在上虞区职教中心,像任城龙这样的优秀骨干教师还有很多。去年下半年,学校来浙滨、车艳红两位教师在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得汽车零部件装调工(汽车电动化技术方向)赛项职工组全国第一名,这也是浙江省参加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以来的唯一冠军。学校英语教研团队在2024年浙江省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暨国赛选拔赛中,表现出众,喜获省赛金牌。

    多年来,学校坚持“职业筑基、事业塑形、志业铸魂”教师发展路径,打造由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工匠”等领衔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他们既是课堂上的理论专家,又是实训车间里的技术导师,更担任着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企业技术顾问等多重角色。学校以“职业、事业、志业”三业引领,为教师精准搭建平台,让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融,以教师的阶梯式发展,培育教师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教育家精神。

    据统计,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111名,高级讲师93人、高级技师41人、高级工12人、工程师5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省技术能手6人、“浙江工匠”5人,省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45人,众多教师在全国、省、市级汽修、维修电工、数控加工、CAD制图、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计算机操作、装饰美工等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强技能育人才 跑出多元发展“加速度”

    俞嘉添是上虞区职教中心毕业的学生,他的工装口袋总是鼓鼓的——里面装着全国技能大赛的奖牌和自己的大学梦。“三年前中考失利,以为人生就此暗淡。没想到在职教中心,焊接火花点燃了我的大学梦!”这位登上《人民日报》的“国奖少年”,用亲身经历证明:职教学子也能弯道超车。

    “这个机械臂的灵活程度很高,动作虽已能完成我们的预设目标,但还不够优美,需再调试完善。”工业机器人实训工场室内,省技术能手、“浙江工匠”朱建杰带着学生们对自己组装送赛的智能机器人精益求精。仅2024年,职教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奖198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以上34项,以数据展示人才培养芬芳锦绣。

    近年来,学校创新构建“筑基·强技·提能”三阶递进培养体系,通过“生命教育筑基、创客实践强技、社团文化提能”立体化育人模式,培育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工匠。生命教育基地推出职业规划、心理赋能等课程,助力学生实现技能成长与人格完善双提升;天工智造创客基地内,学生自主研发组装的智能机器人捧回绍兴市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三人制篮球赛、经典诵读、红十字急救培训、法治教育……丰富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搭设广阔的展示平台,助力其多元发展,彰显学校“以生为本”的文化内涵。

    “成长自有千条路,适合自己第一条。”上虞区职教中心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建表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更是帮助每个学生培养兴趣,挖掘潜能,自信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位学生有出路、有出息、能成才、能出彩。为此,学校深入实施“升学就业双通道”战略,通过“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双轮驱动模式,努力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跑出多元发展“加速度”。

    强升学优就业 构建成长成才“立交桥”

    读职校意味着落后在起跑线上?换个视角,这或许是先人一步、快人一筹的明智选择。

    “孩子中考分数够上普高,但我们主动选报了‘3+4’中本班。”家长李女士在招生咨询会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通过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比读普高早3年确定机器人工程专业方向,理论和技能双管齐下,预定绍兴文理学院全日制本科文凭。这样的选择正在被更多家庭认可——2024年,区职教中心“3+4”中本班录取线反超部分普高,40个名额引人争抢。

    为打破职业教育升学“断头路”刻板印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既设置了冲刺本科高考精英班,又有中高职、中本一体化大学直通班,合力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让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道路更加宽广。

    “孩子中考后,我们全家反复比较,最终选了‘3+2’直通班。”家长张先生分享道,“中职三年打基础,高职两年精技能,孩子既能拿高级工证书和大专文凭,还能提前锁定分析检验技术这样的热门方向,就业有保障,升学也有通道,这种‘稳扎稳打’的培养模式特别让我们家长安心。”

    张先生口中的“3+2”直通班,由区职教中心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高职院校联办,聚焦工艺美术、商务管理、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职阶段强化技能实训,高职阶段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毕业即可无缝衔接就业市场,真正实现“学历+技能”双丰收。

    家长口碑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有力见证。“孩子在职教中心不仅学得扎实,选择比普高更多元!”“‘3+2’直通班不仅教技术,更教孩子规划未来!”“这种‘升学有优势、就业有本领、发展有潜力’的培养模式,诠释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无限可能……”与绍兴文理学院联办机器人工程本科班,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合办分析检验技术大专班,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合办数控技术专业……区职教中心搭建的升学“立交桥”已连通高校。正如汪月忠所说,“我们要让职教不再是‘终点站’,而是成就精彩人生的‘加油站’。”

    以质量立校,凭特色强校,上虞区职教中心通过专业建设锚定产业前沿、师资锻造凝聚匠师力量、学生培养坚持全面发展、院校合作拓宽成长通道,走出一条“守正创新、以质图强”特色职教之路。在这里,每个梦想都能找到启航的港湾,每份努力都将收获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