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最新杭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现场为何特地推荐这个社区?

    潮新闻 记者 刘俏言 见习记者 周文成 通讯员 陈爱民 制图 严东2025-06-05 10:38全网传播量5296
    00:00
    00:00
    01杭州市发布2024年度生态环境公报,空气质量、水质等持续优化,声环境和土壤状况稳定。
    02市区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千岛湖水质保持Ⅰ-Ⅱ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四年100%。
    03拱墅区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作为“宁静小区”试点,通过智能监测系统降低噪声投诉量26.76%。
    04杭州提炼出包含“526”标准体系等的整体解决方案,全年建成88个“宁静小区”。
    05杭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立法,获多项荣誉,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范本。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千岛湖 图自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度杭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一系列亮眼数据勾勒出杭州的生态图景:市区PM2.5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千岛湖等重要水系水质保持Ⅰ-Ⅱ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四年100%……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持续向好,声环境和土壤状况总体稳定。

    图自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在发布会上的提问环节,拱墅区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作为“宁静小区”国家试点的生动样板被重点推荐。一个人口逾万的繁华社区,如何在人间烟火中守护一方安宁? 

    走进万家星城社区,篮球场边的智能路灯顶端,声贝仪屏幕正实时跳动着数值。社区党委书记邵见轻拍手掌,数值瞬间从60分贝跃至65分贝。“一旦超过阈值,它会自动提醒‘共享安宁,请降低音量’。”这套系统如同为社区装上灵敏的“耳朵”——6处固定监测点与3个移动监测点,将噪声数据实时回传至街道“数字驾驶舱”。

    东新街道宁静办副主任张素威介绍,当噪声值突破70分贝,系统将触发黄红预警并启动联动机制。依托“1+8”工作专班,行政执法、公安、环保等多部门迅速响应:广场舞团队被引导至定向音响区,商铺喇叭、教培机构噪音被精准干预。试点以来,17套设备织就的监测网已让小区的噪声投诉量下降26.76%。

    最让居民周丽英感慨的,是广场舞的变革。“过去移动音响吵得邻居开窗抗议,现在定向音响把声音‘罩’在20米范围内,像给声波划定了隐形舞池。”这种创新设备既保留文娱空间,又守住宁静边界。

    天目山 图自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万家星城的探索,是杭州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缩影。本次公报凸显的两“向好”两“稳定”中,“声环境状况总体稳定”与市民幸福感紧密相连。作为全国首批“宁静小区”试点城市,杭州已提炼出包含“526”标准体系、三类监测方案、“1560”闭环机制的整体解决方案:微型噪声计如U盘轻巧便携,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噪声友好线”在商业区平衡经营与安宁;“静博士”志愿者开展日常巡查……

    “基层噪声治理面临职责界定难、标准共识难,需科技与人文双轨并进。”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骆荣强说。2024年,“宁静小区”建设入选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全年建成88个,从“试点盆景”发展为“全域风景”。这份源于社区的智慧,更与杭州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同频共振。随着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份公报的诸多“首个”,是杭州向世界交出的一份生态答卷——

    无废城市打造2900余个“无废细胞”,湖滨银泰成为全省首个无废商圈;“天目山—清凉峰”以全球首个扩区方式跻身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省会城市首部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在杭诞生;碳标签贴上龙井茶、径山茶,瓶装水开启“低碳可见”时代……

    西溪湿地 图自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杭州不断健全法治保障,守护着这片美好的绿水青山。一年来,《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出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杭州市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办法》,这都是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的关键路径。

    一连串荣誉印证着杭州的生态治理成效:连续9年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8年捧回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实现得分与排名双提升。当下的杭州,正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范本,这份生态答卷,仍在不断涌现新篇章。

    【潮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生态浙江
    相关新闻
    多项指标创新高 富阳持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