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晶晶”有味读海宁 | 志摩故里遇见Z世代 老街区如何出圈

    潮新闻 记者 褚晶君 通讯员 杨奕2025-06-05 07:37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百年前,海宁横头街成为商贸中心,流传“先有横头街,后有硖石镇”老话。如今,志摩故里·硖石成热门商圈,端午假期客流破18.2万人次。
    02志摩故里·硖石通过营造网感、打造打卡点,吸引年轻人。传统街巷转型为文化街区,皮影戏、沉浸式剧本杀等新玩法受追捧,老街区正经历蜕变。
    03志摩故里·硖石以文创岛“一场秀”、横头街“一台戏”等四场景,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干河街主打民国风,南关厢上演水上迎灯民俗活动,横头街越剧走向街头。
    04志摩故里·硖石推出沉浸式剧本杀等新玩法,吸引Z世代。民国风、武侠类国潮沉浸实景剧本杀与硖石灯宴等创意实践,解决盈利模式固定、游客老龄化等问题,释放文化消费新动能。
    05志摩故里·硖石新玩法、新体验不断,吸引年轻游客。年轻创业者销售手工饰品、非遗产品,穿汉服逛街,老街生命力生生不息。当老街区不再执着于“原真性”保护,正焕发“年轻范儿”。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百年前,海宁最早的商贸“活水”自横头街兴起。彼时,海宁此处商贾云集、市埠繁荣,流传着“先有横头街,后有硖石镇”的老话。百年后的今天,以一岛三街区为核心的志摩故里·硖石依旧是海宁热门商圈。在端午假期期间,志摩故里·硖石客流“破圈”,三天纳客达18.2万人次。

    这里最懂青年人 

    想看戏,文化味十足皮影戏在南关厢连演三天;想要玩,沉浸式剧本杀让你穿越时空;想听脱口秀,干河街新月剧场的“松果脱口秀”让你捧腹大笑;想体验Livehouse,文创岛每周都有时尚音乐演出上演,这还不算漫画大赛巡展、国风巡游、端午市集以及国风沉浸互动宴会“硖石灯宴”……

    这个端午,志摩故里·硖石,“花活儿”越来越多了。

    家住干河街附近的杨蕾,最近走在这百年老巷时,总有些恍惚:“变化快得让人认不出了!” 她眼中的老街,正悄然褪去旧日标签——曾经“老三样”的茶馆、特产、餐饮铺子,如今正被“新三样”Livehouse、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给取代。

    自志摩故里·硖石开街以来,这些老街区正经历着蜕变:从传统街巷转型为契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文化街区,通过营造网感、打造打卡点等方式,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

    志摩故里·硖石之所以能“圈粉”年轻人,是因为这里是最懂年轻人的去处。

    此处,市井烟火气正悄然俘获年轻的心——

    百米长巷蜿蜒舒展,灰墙青瓦层叠错落。 信步南关厢,百年老宅静默伫立,时光仿佛在此低语,旧日风云触手可及。“水龙会”、“关厢打更”、民俗婚礼……让老街区的市井烟火,便在这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里,悠悠升腾,弥漫不散。

    此处,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潮流范——

    夜幕下的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霓虹与古建交织出赛博朋克式的光影。6月2日晚,一束追光打在沧桑老宅的门楣,年轻乐队的声浪于此炸裂开来。台下,高举手机的00后们忘情跟唱,闪烁的屏幕微光与斑驳马头墙上流转的月影,在声波的震颤中达成奇妙的同频。

    台下举着手机跟唱的00后观众,与斑驳的马头墙形成奇妙共振。

    而转身之间,厚重的文化底蕴亦在烟火中苏醒——

    步入横头街,蓝印花布旅拍体验摊前排起长队。“00后”主理人桃子指尖翻飞,为游客系上传统纹样的披肩:“这套‘凤穿牡丹’纹样旅拍套装最受欢迎,上午就接了20单。” 来自杭州的张女士身着蓝印花旗袍在青石板巷拍照,"以前觉得非遗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没想到能穿在身上打卡”。  

    年轻人为何喜欢逛志摩故里·硖石?“花样多、最懂我”被频频提及。00后游客许梓怡的点评颇具代表性:“在这里拍照发朋友圈,比单纯逛景点更有意思。”

    一个街区的“变形”,离不开它的清晰定位。值得欣喜的是,志摩故里·硖石在一开始就找到了它的原点:以文创岛“一场秀”、横头街“一台戏”、干河街“一部剧”、南关厢“一盏灯”四场景,集“洋气、文气、烟火气”为一体,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如今,走进志摩故里·硖石,原本应该千篇一律的老街区却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干河街主打的是民国风,它以徐志摩为时空原点,他的诗情和浪漫历经百年在这里延续着,民国风剧本杀、脱口秀等营造新奇体验;南关厢以“硖石灯会”为灵感,上演水上迎灯民俗演绎活动,再现徐志摩笔下的潮城诗意;横头街上,越剧跨出剧院剧场,走向街头,移步一曲,踱步一戏;康桥·1924文创岛持续打造时尚IP,风尚大秀连番上演……在这里,既有慢节奏、又有新律动。

    熙熙攘攘的志摩故里·硖石,似乎永远不缺客流。位于海宁核心区,坐拥“天然流量池”的志摩故里·硖石并未止步于此。业态升级、品牌革新、活动焕新……伴随着城市更新和商业变革,新的街区模式和生态重塑,百年商街烟火气与潮流范儿流淌。

    老街,正年轻。

    特色玩法创意“出圈”

    假期这几天,在海宁市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常见这一幕:一群身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的游客正在复古咖啡馆前集会,突然一名商会理事从西式洋楼中踱步而出,手中还藏着玄机——这不是影视剧拍摄现场,而是街区最新推出的“新玩法”——沉浸式剧本杀。

    “Z世代”是“新玩法”的买单者。00后游客黄少甜和同伴换上民国服装,领取角色任务,随后在走街串巷中推理解谜。“和密闭空间里的剧本杀很不一样,不仅可以和NPC飙戏,还像逛街将主要景点都逛完。”

    海宁市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干河街有许国璋故居、徐志摩故居等重点文保单位,这些特色建筑和民居老宅仿佛是穿越到民国时期的“时光宝盒”,沉浸式剧本杀进驻街区,用氛围和文化去创造消费业态,相对解决了“盈利模式固定、游客老龄化”等问题。

    如果说民国风、武侠类国潮沉浸实景剧本杀是海宁在“剧目IP+街区”上的一次新尝试,那么,硖石灯宴则是科技“加持”、文旅融合的创意实践。

    流光溢彩的硖石灯彩、精彩绝伦的歌舞表演、13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美食……5月31日晚,一场穿越时空的“硖石灯宴”之旅正式开启。

    五彩斑斓的灯光投射在宴席长桌上,流转的灯光投映于宴席长桌,转化为动态画卷。画卷上,一盏盏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的硖石灯彩“动”起来,引得宾客张潘潘由衷赞叹:“这顿饭真是值了!”

    从“特种兵”式的疾行掠影,到City Walk的悠然丈量,再到沉浸式旅居的深度呼吸——年轻人的旅行脚步,早已挣脱单一模板,开始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沉浸式。

    洞察这股不可逆的潮向,今年以来,志摩故里·硖石正聚焦“年轻力”,打造潮流消费新场域,挖掘特色IP零售,招引新业态企业入驻,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新动能,引领消费市场不断升温。

    老街区里,新玩法、新体验不断推出,让来此地的游客充分了解潮城文化。

    这两年,家住海洲街道洛川小区的常先生深切地感受到,志摩故里·硖石的年轻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晚上在老街散步,经常看到青年创业者支起摊子,销售手工饰品、非遗产品,还有年轻人穿着传统汉服来逛街。”

    年轻人拥抱老街,融入老街,老街方能活力永驻。

    南关厢“90姑娘吴凡(化名)是一家汉服饰品店的主理人。在她的会馆里,檀木、玉石等制作而成的发簪、传统非遗记忆制作而成的绒花、缠花、古色古香的新中式头饰……无一不体现着独特的东方美学。2024年,她经营起这家创意小店。她希望,客人来到这里,放慢脚步,在交流与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脚下是百年老街,身旁是潮流小店……当年轻的心跳与古老的街巷同频共振,老街生命力,生生不息。

    在志摩故里·硖石这方天地,随处逛逛,感受新旧“潮流”的交融与碰撞:穿汉服的姑娘在网红咖啡店打卡,洋主播在古戏台直播越剧戏曲;小孩在体验非遗皮影戏演出......当老街区不再执着于“原真性”的刻板保护,志摩故里·硖石正不断注入新活力、焕发“年轻范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丨“晶晶”有味读海宁
    相关新闻
    “晶晶”有味读海宁㉟ | “长安花”为何开得更美更“旺”了?
    “晶晶”有味读海宁 | 文化+产业双招并举! 海宁这个镇擘画产业新城新图景
    “晶晶”有味读海宁 | 小镇里,藏着非遗“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