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梨花影里话谢塘——上虞区谢塘镇晋生村纪行

    潮新闻 俞和良2025-06-04 06:54全网传播量3480
    00:00
    00:00
    012019年深秋,晋生村书记章溢锋与设计团队开启老粮站铁门,灵感迸发,决定将布满岁月痕迹的粮仓改造为“晋生星片场”,让谢晋的胶片记忆重焕生机。
    02改造后的老粮站成为乡村影视综合体,保留了工业遗存肌理,包括电影橱窗、电影工场、星空露营基地等,科技让谢晋的艺术生命在故乡土壤里永生。
    03晋生村通过数字化手段,如5G信号、物联网传感器等,实现梨树生长全程可追溯,提高梨子品质,并通过“虞生优梨”品牌溢价增收,为梨农带来实际效益。
    04晋生村实施“四不出村”治理密码,包括办事不出村、矛盾不出村、文化不出村、致富不出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振兴。
    052024年,晋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其中“晋生星片场”门票收入和“虞生优梨”品牌溢价增收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积极成果。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梨叶沙沙翻出青果时,我又站在了谢塘的巷口。

    二入晋生村,连檐角滴落的晨露都认得我衣襟。宋景河的水波揉碎天光,旧墙根下飘来吴侬软语,恍若谢晋电影胶片里渗出的对白。舜帝旧事在廊桥石缝间抽芽,而我总在谢晋故居外的梨树下驻足——那些未熟透的果实,恰似胶片上欲言又止的定格画面

    一、梨园深处的光影密码

    宋景河是晋生人的母亲河,也是谢晋心底流淌的河。清澈的水波里,浮动着村庄六百年的光阴。夏至未至,村书记章溢锋站在千亩梨园前,指尖轻触叶脉间的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大屏上跳动的糖度曲线,将他的思绪拉回十四年前。那时初掌村务,面对的是每斤四毛钱的黄花梨收购价、撂荒的田地,以及村集体账户上不足八万元的拮据数字。

    “谢导当年拍《舞台姐妹》,把江南的苦都酿成了艺术的甜。”文化特派员王孟凯擦拭着谢晋故居的金鸡奖杯,絮絮讲述着旧事。这座复建于1989年的明清式木构建筑,台门上“谢晋故居”四字由韩美林手书,在暮春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庭院里半山亭依旧,池中锦鲤摆尾惊起的涟漪,仿佛还倒映着少年谢晋读书的身影。

    转折发生在2019年深秋。当章溢锋与设计团队开启老粮站斑驳的铁门,锈蚀的铰链发出嘶哑的呻吟。占地十五亩的虞北中心粮库,十二幢苏式粮仓沉默伫立,屋顶通风罩在风中叮咚作响。这声响,惊醒了沉睡的灵感——谢晋的胶片记忆,能否在这些布满岁月痕迹的砖墙上重焕生机?

    二、胶片重构的时空褶皱

    “1923”摄影棚里,上海电影博物馆的策展团队正在调试全息投影。虚拟的谢晋导演手持场记板,在《芙蓉镇》的布景前说着“Action”。时任镇宣传委员魏颖英引我们穿过光影隧道,玻璃展柜里陈列的36部电影胶片拷贝,在射灯下流转出彩虹般的光晕。“这些珍贵档案,是我们用三年时间从上影厂抢救回来的。”她的指尖划过《鸦片战争》的分镜手稿,泛黄的纸张上,谢导用红蓝铅笔标注的批注依然清晰。

    改造后的老粮站化身为“晋生星片场”。这个由上海电影博物馆操刀设计的乡村影视综合体,完美保留了工业遗存的肌理:粮仓拱形门窗变身电影橱窗,循环播放《牧马人》经典片段;烘干车间成了“电影工场”,孩子们在导师指导下制作黏土动画;最妙的是星空露营基地——露天银幕亮起《女篮五号》的黑白影像时,银河与胶片的光影在夏盖山巅交融,难辨哪颗星辰是大师的镜头语言。

    晋生书屋文创区,一本烫金笔记本静卧展柜。翻开内页,是谢晋生前最后一篇未完成的导演手记:“艺术要像梨树一样,把根扎进泥土,把花开向天空。”如今,这箴言镌刻在村口的“导演语录墙”上,与“共富工坊”的实时数据屏交相辉映。浙江美院的实习生小张调试着AR装置——游客手机扫描梨园,虚拟的谢晋便站在田埂上讲起电影构图。科技,让大师的艺术生命在故乡土壤里永生。

    三、数字犁铧耕种的乡愁

    “从前梨子是苦的,如今连二维码都透着甜。”老梨农谢国炎的笑语从梨园传来。粗糙的手指抚过树干溯源码,手机随即弹出这棵梨树的生长档案:萌芽期施的有机肥,盛花期遭遇的倒春寒,幼果期精准调控的水肥比……数据经由5G信号直通云端。“虞生优梨”直播间里,卡通“谢小梨”正热情吆喝……

    “鱼菜共生”玻璃大棚内,94年出生的村委委员应迪菲(2020年11月起负责农业农经)手持平板,调试加州鲈养殖池的氮磷比例。循环水系统将鱼粪转化为水芹菜的养分,立体栽培架上嫩芽舒展如碧玉雕琢。“这是谢塘的‘水下江南’。”新一代基层干部的自信洋溢在她的话语中。

    窗外,北斗导航的无人农机驶过,在梨园画出笔直线条,围观的老把式们啧啧称奇。这科技图景,与村口“和美粮仓”共富工坊的梨桔罐头奇妙共生。谢家阿婆将非遗五香干装入“星仔”文创礼盒,墨迹淋漓的“晋生出品”盒盖上,满是对谢晋的深情缅怀。

    “晚晴食堂”里,独居老人刷卡取餐,系统自动识别营养需求;留守儿童在“谢小梨”驿站跟随AI老师朗读《牧马人》剧本,声音通过云平台同步至远方父母的耳畔。

    四、四时流转的共富诗篇

    春分时节,“梨花醉”文艺联盟在文化礼堂排演新剧。越剧票友周阿姨的水袖掠过抖音直播的补光灯,千年古韵与流量密码在此相遇。晋生村“清廉码”显示: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9万元,“晋生星片场”门票收入10万元,“虞生优梨”品牌溢价增收120万元……数字化作具象图景——老人在“晚晴食堂”舒展的眉头,孩童排演课本剧的欢声,网格员老王电瓶车上满载的快递包裹。

    秋收时节,谢塘镇迎来高光时刻。千寻无人农机测试基地,工程师们调试着新款机器人。章溢锋站在观景台,望着绿油油的早稻田,智能滴灌系统依土壤墒情自动启停,农业物联网实时传输数据。远处,“醉美梨园”的八处景观节点夕照流转,“情逐梨园”的同心锁在晚风中叮当轻响,锁住游人对这片土地的美好遐想。

    五、“四不出村”的四维治理密码

    梨园深处,宋景河的水波映照新时代治理智慧。暮色浸染谢晋故居马头墙,村委会智慧大屏跳动着“浙里兴村治社”场景——这“四不出村”的承诺,是晋生村对“枫桥经验”的深情续写。

    “办事不出村”的蓝色指示灯亮起。文化礼堂西侧的“清风驿站”灯火长明,村民章建国在自助终端前办理医保报销,“刷脸认证”的电子屏映着他舒展的眉头。“从前跑镇里要半天,现在连养老金认证在超市快递点都能办。”他指点着墙上的“云帮办”二维码与乡村数智生活馆logo——数字化的温情,如同门外摇曳的梨枝,将政务服务无声浸润至每个角落。村办干事吕铭钦展示“浙政钉”后台:今年代办事项287件,智能柜办理占比35%。

    “矛盾不出村”的橙色预警在“一家亲”调解工作室闪烁。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长桌如一道温和的岸。网格长王海江刚调完梨树地界纠纷,“民情e点通”平台又弹出新预警:河道砌岸工程或影响农作。他立即带联户党员和乡贤理事踏勘现场。69岁的老支书王贤表是调解室的“定海神针”,他指着墙上“公平公正 依法调解 敞开心扉说心事 全时在线化纠纷 互助共享一家亲”的字样道:“谢导电影讲‘理解万岁’,咱们调解也是这理儿。”工作室创新推出夜间调解模式,化解邻里、劳资纠纷。2024年受理群众矛盾诉求50余件,就地化解率100%。

    “文化不出村”的紫色数据流在“晋生星片场”涌动。露天影院放映着《大李小李和老李》,笑声惊飞摄影棚顶的白鹭。文化专管员王佳芸的手机震动不停:“梨园戏剧社”微信群刚上传自编越剧《谢塘好人》,“电影研学营”孩子的动画短片《我的AI村长》紧随其后。这种文化“滴灌”源于本土文脉的深度激活——谢晋电影的集体记忆化作VR体验,《牧马人》经典台词成了“道德银行”积分项。

    “致富不出村”的红色曲线在“共富工坊”电子沙盘昂扬向上。凌晨四点的“虞生优梨”分拣中心,区块链溯源系统正为每箱梨子生成数字身份证。章溢锋调出数据:通过“公司+农户+数字订单”模式,82户梨农今年户均增收4.6万元。“共富工坊”玻璃房内,谢家阿婆们为五香干礼盒系上“晋生出品”丝带。这些融入谢晋元素的文创,通过“虞生优梨”直播间畅销全国,单价较传统包装提升3倍。


    六、永不谢幕的乡村叙事

    坐在24帧咖啡馆,魏颖英递来一杯飘着黄酒曲香的“晋咖”。说起这款咖啡的诞生,恰似一场穿越山海的味觉奇遇。省城来的文化特派员王孟凯,念及谢导生前最眷恋故乡黄酒的滋味,便与24帧咖啡馆店主共商,决意研制一款名为“晋咖”的咖啡。他们远寻云南咖啡庄园,在厌氧发酵工艺加持下,无需一滴酒精添加,却将黄酒的醇厚风骨,深深沁入咖啡豆的每一寸肌理。那萦绕舌尖的东方余韵,是江南文脉在杯盏间苏醒的明证。这份风味的凝萃,亦是大地的馈赠与人文的共鸣。

    “晋咖”承载着晋生村的深情,静静置于咖啡馆的案头。此刻轻啜一口:于胶片光影流转的星片场,在谢晋魂牵的故土之上,让半盏山河酝酿的琥珀琼浆,携着不醉人的酒魄与不散场的春意,悠然淌入心间。

    漫步宋景河畔,落红如霰,翩跹若雪;蒹葭苍苍,晕染似墨。蛰伏梦境的故事,如五月流萤,时驻心间,时游暮霭。此刻顿悟谢导所言“电影是银幕上的乡愁”——当老粮站放映机转动新世纪胶片,二维码爬上百年梨树枝干,晋生村的美丽叙事,早已写入梨花的基因,刻在每一帧光影的乡愁里。

    暮色四合,星片场的乡村音乐会拉开序幕。上海民谣歌手的琴弦拨动,声波与梨香在夜空交融。后排的章溢锋,看着大屏跳动的网络观看人数,蓦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黄昏——十九岁的他蹲在梨园,手捧烂在地里的黄花梨,茫然无措。而今夜,当无人农机指示灯在月下明灭,“谢小梨”订单提示音叮咚作响,他终于在四十年的时空折叠中,读懂了乡村振兴这部最深情的剧本。

    黄昏,村委办公室灯仍亮着。乡村CEO吴燕萍与年轻团队正策划“谢晋电影周”沉浸式展览。窗外,月已爬上粮仓穹顶,新装的全息投影仪调试至最后阶段——明日,虚拟谢导将首次与游客AI实时对话。科技与人文于此完美交融,我们终得领悟:真正的传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让经典在新时代土壤里,绽放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临别晋生村,千亩梨园缀满星辰,青涩与成熟、初生与盛放,在时光渡口深情相拥。宋景河波光跃金,鱼戏浅底,白鹭翩跹掠过。其清丽倒影,不仅勾勒谢晋镜头中永不褪色的江南,更写入晋生村这部永不谢幕的幸福剧本。

    相关新闻
    为考生保驾护航 绍兴开启“静音”模式
    227.2万人次!端午假期绍兴文旅活力满满
    见微知著!绍兴警企携手打造县级毒情监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