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合龙,兰溪即将迈入高铁时代

    潮新闻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张保 徐可2025-06-04 04:46全网传播量101.8万
    00:00
    00:00
    01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成功合龙,金建高铁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全长885.2米的大桥是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预计年内完成全线架梁工程。
    02金建高铁全长64.51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设金华、兰溪东、大洋、建德4站。建成后将使兰溪进入“高铁时代”,兰溪至建德高铁旅程缩短至15分钟。
    03金建高铁将串联起杭黄、合福、沪昆、金温4条铁路线,紧密连接多个经济圈,构成“黄金旅游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04兰溪市民期待金建高铁开通,届时将可便捷前往黄山等地旅游,高铁将带动沿线地区的“味觉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
    05金建高铁沿线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高铁开通后将串起一条文化珍珠链,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上午,国内跨度最大的塔梁分离、无横撑外倾式矮塔斜拉桥——新建金华至建德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成功合龙。这标志着金建高铁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为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安江上新增一座铁路特大桥

    金建高铁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由浙江交通集团主导投资建设的金建高铁是黄山至金华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满足以中长途客流为主兼顾城际旅游客流出行需要。

    徐可 摄

    新安江特大桥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境内,是全线控制性工程和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该桥全长885.2米,主跨为216米的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

    其中Y型索塔结构形式高铁桥梁在华东地区属于首例,外倾式斜塔与斜拉索共同构成大鹏展翅造型,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徐可 摄

    新安江特大桥主塔桥墩最大施工水深31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保要求极高。

    为减少大桥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杭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会同浙江交通集团金建铁路建设指挥部、中铁二十四局项目部,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用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将3000余处水下河床和地形数据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精准绘制水中墩位及周边地形地貌。

    徐可 摄

    记者了解到,大桥完成全线合龙后,接下来将进行桥面附属结构的施工,为轨道工程施工做最后的准备。

    “目前,全线投入建设者超2000人,在兰溪东站、大洋站等46处关键工点实施交叉作业。”浙江交通集团金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彦伟告诉记者,工程建设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预计年内完成全线架梁工程及新建站房施工。

    建成运营后兰溪将迈入“高铁时代”

    这是一条集名山名水名胜的“黄金旅游线”

    金建高铁自既有金华站引出,向北经兰溪市、建德市,在建德站接入杭黄高铁,全长64.51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设金华、兰溪东、大洋、建德4座车站,其中兰溪东站和大洋站为新建车站。

    值得一提的是,金建高铁建成运营后,可以让目前只有普速铁路通达的兰溪进入“高铁时代”。

    1932年就通了火车,如今还未通高铁,对于兰溪人来说有些“落寞”。

    目前,从杭州去兰溪每天只有一班火车,傍晚16时05分出发,18时30分到兰溪,全程2小时25分。

    社交平台上,兰溪也被网友称为“被低估的宝藏小县城”,不少人特地前往兰溪游埠古镇感受“江南第一早茶街”的烟火气。

    原来兰溪到建德开车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金建铁路开通后,兰溪去建德坐高铁预计只要15分钟,金华去黄山也只要1小时左右。

    “金建铁路开通后,兰溪终于有高铁站了,以后不用跑去义乌、金华坐高铁,兰溪到建德只要15分钟,以前开车得1小时左右,出行方便太多了。”兰溪市民满怀期待。

    届时,兰溪人清早坐高铁至黄山观日出,傍晚返回金华的酒楼里细品火腿酥饼,将成为可能。

    图为金建高铁新安江特大桥雄姿。彭鹏 摄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条短短60多公里的铁路,将串联起杭黄、合福、沪昆、金温4条铁路线,将长三角地区“皖江经济带”“黄山旅游经济圈”“浙中城市群”“温州经济圈”等多个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构成北至黄山、南达雁荡山、途经千岛湖和诸葛八卦村等集名山名水名胜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为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金华的火腿、兰溪的杨梅、建德的莲子,将随着高铁的呼啸,化作四通八达的“味觉经济”。

    从金华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到建德的严州古城;从兰溪的芥子园,到黄山的徽州古村,金建铁路串起的一条文化珍珠链,将化作高铁上的“移动读本”,共同组成“朝发夕至”的现代诗意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