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爱眼日前夕对话多位近视手术者,直击摘掉眼镜的N种人生

    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2025-06-03 23:30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爱眼日来临,护眼黑科技受追捧。当红男演员张新成分享ICL晶体植入手术经历,引发网友热议。该技术自1996年在亚洲首次应用,现已逐渐被更广泛年龄段患者接受。
    02眼科硕士小王亲历ICL手术并参与其长期安全性研究,初步结论显示术后一年患者眼部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异,为手术安全性提供支持。
    03小学老师段红分享46岁接受ICL手术体验,视力恢复良好,重新站上讲台。手术所用晶体材料柔软灵活,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几乎感受不到其存在。
    04导游许女士因户外活动时间长,选择ICL手术摆脱近视困扰。全球已有超300万例ICL临床案例,越来越多人通过该技术找回美好视觉。
    05潮新闻·钱江晚报发起爱眼月系列公益行动,上线“5分钟,帮你裸眼追光”互动H5,提供科普访谈、快问快答等内容,助力公众揭开科技护眼的秘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身处数字时代,眼睛正成为我们过度消耗的“资源”——四十七八,有人就不得不戴上老花镜;职场焦虑与报复性熬夜“双重侵袭”下,有人眼睛干涩、模糊频发,滴药水还是去医院,不断徘徊……

    爱眼日来临,你将如何护眼?

    当黑科技助力护眼越来越流行,不少人已经付诸实践:当红男演员张新成在个人社交平台记录了自己做ICL晶体植入摘镜手术的全过程,引发粉丝和网友们的热议。

    “近年来眼科医疗技术高速发展,尤其在近视矫正领域,摘镜手术日趋成熟,受到小年轻的追捧和青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屈光手术中心主任韩伟对此感受颇深。


    AI生成

    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亲历近视手术的朋友,对于摘镜,他们直言“真香”!当下,科技护眼的本质,已不是对模糊视觉的一再妥协,而是对高清视力的追求和选择。

    今天起,潮新闻·钱江晚报发起爱眼日系列科普公益行动,正式上线“5分钟,帮你裸眼追光”趣味互动H5,解锁三大任务获取护眼秘籍,还有机会得到爱眼好礼!

    一边研究一边亲历

    眼科硕士术后直言:很高清

    “做了近视眼手术,我跟模糊的世界说再见。看清楚了之后,发现一切跟记忆中小时候看到的东西一样清晰。”张新成在综艺中的一段分享戳中了不少“近视星人”的痛点,近视带来的模糊扭曲了真实的世界,封印颜值,不便运动,无疑都在妨碍美好生活。

    他接受的ICL晶体植入手术让很多人充满好奇,事实上,这种看似新兴的技术历史悠久:早在1996年,亚洲第一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就在浙江杭州顺利完成。

    “这种晶体就像一个微型的高科技隐形眼镜,通过手术的方式从眼表2毫米的微小切口植入到眼内虹膜和自然晶状体之间的睫状沟位置,来矫正近视眼。”亲历ICL晶体植入手术近30年的变革与发展,韩伟欣喜地看到,这类手术从高度近视、角膜形态不佳的近视患者摘镜的“刚需”,逐渐被更广泛年龄段、中低度数的患者认可与接受。

    韩伟在做ICL晶体植入手术

    半年前,24岁的小王(化名)在浙二眼科中心接受了韩伟主刀的ICL晶体植入手术。作为一名眼科专业的硕士生,他对摘镜手术有自己的理解:“我比较关注视觉质量,晶体植入手术不切削角膜,术后干眼症状较轻,很符合我日常在手术室看显微镜和近距离办公的用眼需求。”

    当然,原因不止于此。

    在项目组里,小王参与了一项“ICL晶体植入手术患者长期安全性随访”的临床研究。

    “我在网络上看到大家对这个手术有顾虑,因为它属于眼内手术,担心晶体对眼球内部结构的影响,我们这个研究就从这一点出发探讨术后长期安全性问题。”他说,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但初步结论已经显示术后一年的患者在脉络膜、视网膜血流参数上并无明显差异,这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证据。

    “以前戴眼镜,视野很狭窄,手术后我突然发现周边很多东西都能看到了!” 小王很兴奋。

    防紫外线,保护眼睛

    中年人被圈粉的诸多理由

    用科技帮自己看得更清楚,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追求,也吸引着那部分陷在视觉困境里的中年人。

    “做了手术以来,视力一直很好。”

    上周,小学老师段红受邀来到潮新闻的爱眼日活动,公开分享了自己的近视摘镜体验:2017年做ICL晶体植入手术,在近视摘镜“大军”中,当时46岁的她算“高龄”。

    “长期戴隐形眼镜,眼睛越来越干涩,矫正视力也慢慢不足。我站在讲台上,看不清底下孩子上课的状态,太苦恼了。”后来,她决心用科技来改善自己的视觉感受。

    “每只眼睛大概只有5分钟手术时间,感觉到有些拉扯感,但没有疼痛。”手术过程与段红想象得大不一样,手术第二天,她便重新站上讲台上课了。

    将一片“晶体”放到眼睛里,有异物感吗?这是各社交平台上ICL讨论量最高的话题之一,也是浙二眼科中心屈光门诊中患者经常咨询的问题。

    邱培瑾手术中

    “ICL晶体的材料是一种生物胶原,正因为非常柔软灵活,才能经过折叠从微切口植入眼内,加上生物相容性好,不会和周围的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邱培瑾说,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患者几乎感受不到它在眼内的存在。

    “能防紫外线,保护眼睛”,则是许女士被ICL圈粉的原因之一。户外活动的时间长,近视眼镜和墨镜“无法共存”……做导游的她苦近视久矣,了解到朋友做了近视手术后,第一时间也去医院做了术前检查。

    对她来说,手术是一场神奇的体验:“我躺在手术台上,头顶的手术灯光是涣散的。而当晶体片进入我眼睛的瞬间,整个灯光聚焦了,很清晰,我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爱眼月趣味互动H5上线

    动动手指,获取更多护眼秘籍

    30岁的阿杨在浙二眼科中心做完ICL手术刚好一个半月,近日复查,她的视力稳定在1.0以上。

    “近视手术很流行,但我不算是一个跟风的人,主要看重现在的技术比较安全、成熟。”她说,已经计划了下月的旅行,不用戴近视眼镜的话,户外活动会更自由、拍起照片来也会更漂亮,还可以戴自己喜欢的墨镜。

    与她一样,全球范围内已有超 300 万例的ICL晶体植入的临床案例,越来越多人通过这项黑科技,找回了自己近视前的美好视觉。

    金红颖手术中

    “这种摘镜手术保留了我们眼球本身的光学系统,如果哪天不需要它,或由于其他眼部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晶体完整取出。”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金红颖提醒,但任何手术都有风险,患者首先要科学看待这种“加法手术”的可逆性;其次,对任何摘镜手术都要有正确、合理的认知与预期。同时,金红颖也建议大家要前往正规的眼科医疗单位,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主刀,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的风险。

    “近视摘镜”路上,如何破除信息迷雾,避免踩坑?如何科学看待自身条件,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术后应当怎么呵护来之不易的清晰视觉?潮新闻·钱江晚报主导的爱眼科普全国公益联盟持续发力,为公众带来权威的眼健康知识。

    今天起,潮新闻客户端上线2025年爱眼月系列公益行动,点击此处进入科普专题,获取各类护眼秘籍。

    同时,“5 分钟,帮你裸眼追光”趣味互动 H5正式上线,无论是科普访谈、快问快答,还是隐藏彩蛋,都有专业的屈光手术专家倾情讲解,助你揭开科技护眼的秘密。此外,参与点亮计划,还有机会抽取护眼好礼。清晰世界,不应被模糊定义,动动手指,点亮你的“视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